抄袭者得不到及时的惩罚,甚至相反,越抄越红的乱象频繁发生——这才是郭敬明、于正道歉之后,该深入反思的问题。
|作者:韩浩月(专栏作家、影评人)
郭敬明、于正道歉了。在2020年的最后一天。12月31日的凌晨与上午,两人分别于微博发布了道歉信息。
郭敬明向庄羽道歉,2006年法院判决他的《梦花落知多少》抄袭了庄羽作品《圈里圈外》;于正向琼瑶道歉,2015年法院判决他的《宫锁连城》侵犯了琼瑶《梅花烙》的改编权。
·2006年5月,北京市高级人民终审判决认定,郭敬明所著《梦里花落知多少》对庄羽的《圈里圈外》整体上构成抄袭。
·2015年年底,法院认定于正作品《宫锁连城》确实存在抄袭《梅花烙》的事实,并判罚于正赔付500万、向原作作者琼瑶道歉。
郭敬明时隔近15年道歉,于正时隔5年道歉,这个道歉来得晚吗?就被抄袭的当事人来说,确实太晚了,本该在法院判决之后就该收到的道歉,现在才到达,在过去的时间段里,肯定为庄羽和琼瑶增添了不少郁闷。
但对于郭敬明、于正来说,这个道歉并不晚,甚至很及时——在未道歉的时间里,他们拍作品、做宣传、接商业活动,忙得不亦乐乎,似乎并未受到抄袭被法院公开宣判的影响,而在法律、行业、舆论于2020年年底再次形成对抄袭的合围时,道歉会为他们赢得谅解与宽容,重新拥有一个开始。
郭敬明说,过去的抄袭行为,“像一个无法愈合的伤口,我不敢撕开,更不敢面对”。于正说,抄袭不仅伤害到了琼瑶,“也把自己的生活搞得一团糟”。从道歉内容看,两人的态度是真诚的,不仅对庄羽、琼瑶真诚,对自己也更加真诚——起码坦白说出了内心背负的自我谴责造成的压力。
但是,公众接受这种真诚吗?舆情瞬息万变,从郭敬明零点道歉赢得很多认同,到于正几个小时后“跟风”道歉,网友的态度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更多信息的披露,让两人道歉的真诚度损耗了不少。
编剧余飞、宋方金、汪海林等人,针对郭敬明、于正道歉所给出的回应,除了对道歉行为表示认同外,并未给予太多积极评价,在他们看来,抄袭者之所以拒不道歉,是长期以来形成的“土壤”问题,抄袭者得不到及时的惩罚,甚至相反,越抄越红的乱象频繁发生,这才是郭敬明、于正道歉之后,该深入反思的问题。
我们不妨再回顾一下不久前由影视从业者发起的联名抵制行动。2020年12月下旬,编剧余飞、宋方金,在微博上发布了致媒体的一封公开信,宣布抵制郭敬明、于正,认为有抄袭行为并拒不道歉的人,不能成为榜样。两批共156名影视从业者签名支持,琼瑶、赵冬苓、董润年、束焕、白一骢、高群书等人的名字,出现在签名名单中。
·2020年12月21日,编剧宋方金发布微博,并附长文《抄袭剽窃者不应该成为榜样!》。
郭敬明、于正抄袭侵权,被旧账重提,是因为郭敬明、于正以导师身份,参加了两档综艺真人秀节目,且在言论方面有诸多自相矛盾之处,涉嫌故意炒作,这是触发抵制“开关”的重要原因。
·2020年,郭敬明参与综艺《演员请就位》第二季。
舆论在支持抵制郭敬明、于正的同时,也发出不同声音:有人认为从业者犯过错,但要给他们重新开始的机会,这样的抵制没有意义。支持也好,反对也罢,但没人否定这样一个事实:批评郭敬明、于正抄袭,包括抵制,都没法改变他们越来越红、越活越好的事实。
有人愿意签名,是表达一种态度——不与抄袭者为伍。签名总人数,在海量影视从业者总量中占比不高——但没签名,不代表就不反对抄袭,只是出于这样那样的考虑,没有加入抵制队伍而已。
郭敬明、于正的影视作品评分普遍不高,谈不上什么艺术水准,但的确迎合了一部分观众的审美。需求决定市场,当诸多的观众,对于正郭敬明的作品报以接受甚至是欢迎的态度时,这注定了于正郭敬明的生产欲望不会熄灭。
而作为投资方、制作方、平台渠道,他们在产业链各个环节各取所需,创作者个人的名声与过往,并不是特别值得他们考虑的一件事。
郭敬明、于正对市场的敏感程度,也决定了他们的“成功”。他们的确能够敏锐地捕捉到娱乐市场消费需求,并能够快速反应,在较短的时间内给出响应——抄袭,亦是在追求速度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发生的事情。
还有一点,郭敬明、于正在影视制作中并非一无是处,他们对布景、服装、特效、动作等方面,有着一定的把握能力,虽然这些弥补不了剧情的短板,但对于要求不高的观众来说,已经够了。
资本与平台对有污点的影视从业者,一直有截然相反的态度,只要沾染上“黄赌毒”的艺人,根本不会有人使用、追捧,但对于抄袭者,却有着极大的包容。背后的原因很简单:因为“黄赌毒”涉嫌带坏社会风气,作为公众人物必须要远离;而抄袭,却很少被定义成一桩严重的事件,抄袭受到惩罚的极限,到法院判赔为止,不会影响抄袭者的从业生涯。
所以,他们才不会道歉。如果抄袭者必须在认罚的同时要道歉,才能具备从业资格,否则再无直面观众的机会,相信抄袭者会很快低下骄傲的头颅,第一时间向他们的抄袭对象说声“对不起”。抵制者拿“坏榜样”来形容抄袭者,并没有用错词。
对于资本与平台来说,“坏榜样”只要不危及自身的利益,甚至还可以借助不断积累的“名声”来扩大利益,他们就会一直在一个暧昧的空间里游刃有余地操作,甚至劣币驱逐良币……
于是,我们可以看到,影视业两端出现了这样的怪现状:有多少人凭借优质佳作获得口碑利益双丰收,就有多少人凭借投机取巧、生产劣质产品赚得盆满钵满。
被抵制的郭敬明、于正,或就处在后者的队伍当中。抵制他们的确没用,抵制他们背后的力量才是正确的。可那种力量是无形的、看不见的,于是站在前台的郭敬明、于正便成了“靶子”。
这次郭敬明、于正公开道歉,仍然避免不了再一次成为“靶子”,舆论仍然会将抄袭乱象积攒的不满,倾泻于两人身上。
作为两个最鲜明的个例,郭敬明、于正不会因为他们的道歉而失去样本作用。抵制与道歉带来的两轮热度过后,如果一切照旧,抄袭的土壤得不到真正的打扫,那么抄袭的种子,就会时刻准备着发芽。
对此,法律法规、行业部门以及舆论,都还要有充足的准备,与抄袭等侵犯著作权行为的战争,会在将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不会停止。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融道中国”,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融道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