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评师"4个月编千余份报告" 光明时评:对糊弄作假的环评要出重拳


来源:新浪财经综合   时间:2021-03-23 20:56:22


来源:光明网时评频道

如此环评操作,明显存在重大弄虚作假嫌疑,这不是在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在做环评,而是堕落成为环评的“批发商”和“签字机器”。

于平丨媒体评论员

上个月,山东锦华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唯一的一名环评工程师4个月编制1600余份报告,引发社会对环评的关注。山东生态环境厅事后回应,要以“零容忍”进行查处。此事余波未了,3月23日的央视《焦点访谈》,又曝光了部分地方的环评乱象,包括糊弄作假、颠倒日期、数据照搬、抄袭等等。

环评是生态保护中重要的制度设计,做一本环评报告书一般需要数月,而且数据、征询过程等都要有翔实的记录,这样报给相关部门的才能是可靠的测评报告。然而,作为守护绿水青山,捍卫公众生命健康的“第一关”,环评在某些地方却大门洞开,导致污染隐患屡屡长驱直入。这样的环评,不仅不能真实反映一些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反而沦为某些企业和地方政府部门环境违法的“白手套”。

从山东爆出的环评师4个月编千余份报告的新闻,可以看出某些环评机构违法的肆无忌惮。一家环评机构只有一名环评师,却能短短的4个月中,编制千余份环评报告,涉事环评项目遍布全国25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如此环评操作,明显存在重大弄虚作假嫌疑,这不是在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在做环评,而是堕落成为环评的“批发商”和“签字机器”。

此次央视《焦点访谈》爆出的问题,同样触目惊心。河北广宗经济开发区的某项目环评,7月16日公示的环评报告书,却把半个月后组织召开座谈会的事写进报告书,还写得活灵活现。四川某化工公司的环评,两份相隔近8个月的报告,有三个项目15组数据完全一样。部分环评机构不讲自身职业操守,毫无对生态环境的敬畏之心,于此可见一斑。

对于类似环评乱象,必须要出重拳,发生一起,严惩一起。近年来,生态环境部一直在推动环评文件的复核,许多违规环评机构和编制人员因此受到通报批评和失信记分。未来,这样的行政监管还需继续发力,以猛药去沉疴,大幅度提高环评机构和人员的违规成本。只有当违法违规的成本,远远高于糊弄作假的收益时,才能做到以儆效尤,荡涤行业的弄虚作假的风气。

在做好个案追责时,环评制度的相关配套建设,也亟需跟上。比如,山东环评师4个月编千余份报告就提醒我们,对于环评工程师的执业行为,需要加大规制,单个环评师的工作量,应当设置合理上限,避免环评师出于利益的追逐,拼命接单,而放松对具体项目的科学把关,甚至不惜铤而走险造假。比如,对于提交虚假数据的环评机构,实行一票否决制,不能一味容忍某些环评机构拿人为失误做借口,只是改正数据重新提交。如此一来,才能倒逼环评机构拿出一万个小心,不敢在数字上,有任何人为疏忽和铤而走险的侥幸。

环评作为生态保护“第一关”,绝不容失守。在制度层面查漏补缺,借助大数据、智能监管技术手段,提升环评造假的监管水平,如此才能对环评弄虚作假釜底抽薪,为整个环评行业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良好生态。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融道中国”,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

延伸阅读

最新文章

马斯克V.S薛其坤:立足当下 对人类未来展开无限想象 马斯克V.S薛其坤:立足当下 对人类未来展开无限想象

精彩推荐

图文观赏

众安在线扭亏为盈:2020年净利5.5亿 数字生活生态驱动增长 众安在线扭亏为盈:2020年净利5.5亿 数字生活生态驱动增长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