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探路者”上汽通用到“鲇鱼”特斯拉而立浦东30年的“车轮记忆”
本报记者/郭阳琛/刘媛媛
站在黄浦江边向东望,一幢幢冲上云霄的摩天大楼组成了繁华的“都市森林”“高端”“现代”“时尚”是这里的代名词。而三十年前,这里还是遍布着阡陌农田和低矮棚屋的“烂泥渡”,没有隧道、没有大桥、没有商业建设。
弹指一挥的30年,浦东如同被施了魔法般“脱胎换骨”,从东方明珠到上海中心,一次次刷新着上海的天际线,从上汽通用到特斯拉,不断地跑出“上海速度”。
如今,而立之年的浦东新区人均GDP达到22.91万元,以占全国1/8000的土地,创造了全国1/80的GDP、1/15的外贸进出口总额,并形成了“中国芯”“智能造”“未来车”等六大迈向“千亿元级”的硬核产业集群。
近日,上汽通用、特斯拉、均胜电子、华域汽车等汽车及零部件企业向《中国经营报》记者讲述了他们与浦东的“车轮记忆”。特斯拉方面表示:“这30年,浦东的发展有目共睹,大家甚至给予了浦东‘中国曼哈顿’这样的名号,相信站在这30年发展的基础上,浦东能够再次向更高更远的地方出发。”
“探路者”
1997年,由上汽集团、通用汽车公司共同出资组建而成的上汽通用厂房在浦东金桥园区打下第一根基建桩,吹响了浦东发展汽车产业的“号角”。
在这之前的3年时间,上汽集团曾走访了日本、韩国、法国、美国、德国等多家汽车公司,最终选择与通用汽车签约,携手建造一个先进的中高档汽车生产基地。23个月后,第一辆别克轿车成功下线。
同样较早落户浦东金桥的,还有1832年创建于瑞典的沃尔沃建筑设备公司,该公司是全球领先的建筑设备制造商,于2002年进入中国。
为何选择浦东?“那个时候我们认为中国未来的发展将是空前的,整个中国都有所变化,而在浦东这种变化尤为明显。”在沃尔沃建筑设备全球高级副总裁、亚洲区总裁Tomas Kuta看来,浦东拥有覆盖亚洲业务的制造和商业中心,具有非常大的吸引力。“我从来没有后悔过,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决定。”
多年以来,和浦东的日新月异一样,这些最先进入浦东的“探路者”们也迎来了飞速发展。2002年,沃尔沃建筑设备在浦东大概只有20名员工,销售额也仅有几十台;而如今,沃尔沃建筑设备销售量已达到近6万台。
2019年4月29日,浦东新区政府与沃尔沃建筑设备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公司对外宣布,将亚太地区总部从新加坡迁往上海。“从市场角度来看,这是前所未有的。”Tomas Kuta认为,浦东出色的基础设施和不断优化的政策,对公司的业务帮助很大。
而上汽通用方面,从初建时一个基地、一个工厂、一款车型,如今已发展成了拥有四大生产基地。2020年,上汽通用更是交出了“最快突破累计产销2000万辆”的亮眼成绩单。
“自上汽通用成立之初,政府主管部门就从项目建设、水电和交通配套、政策扶持、人才引进、研发投入等方面给予极大的关心和支持。‘2000万辆’不仅是数字上的超越,更是上汽通用汽车持续锻造的、覆盖全业务链的差异化体系竞争力的集中体现。”谈及这20多年来取得的飞跃,上汽通用相关负责人以“占尽‘天时、地利、人和’”来概括。
在该负责人看来,上汽通用的扩速发展离不开金桥管委会的帮助。“在打造高端汽车产业和供应链上,做了很多产业引导工作,搭建了很多服务平台,帮助我们的业务顺利发展。”
“上海速度”
如果说,上汽通用和沃尔沃建筑设备是浦东改革开放的见证者和推动者,那么特斯拉就是享受到开放红利的最好代表。
2018年夏天,特斯拉与上海临港管委会、临港集团共同签署了纯电动车项目投资协议,计划在临港地区独资建设特斯拉超级工厂,规划年产能为50万辆纯电动整车。这是上海有史以来最大的外资制造业项目,也是国内首个外资整车制造项目。
随后,特斯拉超级工厂不断在浦东大地上书写“奇迹”。2019年1月7日,特斯拉项目开工,到了2020年1月7日,该工厂就已经生产了近1000辆可供销售的车辆,创下了“当年开工、当年竣工、当年投产、当年上市”的纪录。
“其实,特斯拉与上海浦东的结缘并不意外,不仅因为浦东本身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产业集群优势,同时它的营商环境对于跨国企业也很有吸引力。”特斯拉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浦东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一张名片,在资本、土地、技术等生产要素的市场化配置方面一直走在中国前沿。
而谈起“特斯拉速度”“上海速度”,上述负责人直言,这个过程中,特斯拉得到了政府很多支持,例如在工厂审批过程中,上海政府采取了许多全新的措施,始终站在企业需求角度当好“店小二”;办证材料一时无法备齐的情况下,浦东首次采用了“容缺后补”的审批方式,确保工程进度不落一天。
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特斯拉的竣工投产,更大的意义在于相关产业链的带动。记者注意到,在特斯拉落户后,一批面向未来的汽车零部件项目陆续在浦东聚集,特斯拉供应商均胜电子就是其中之一。
作为国内零部件行业的龙头企业,均胜电子自2011年起通过一系列的跨国收购,产品线从早期的功能件拓展至汽车安全、智能驾驶、车联网、新能源动力管理等。上海临港工厂隶属于均胜电子汽车安全系统(以下简称“均胜安全”),成立于2019年5月,总投资4.2亿元。
2020年2月,均胜安全正式获得特斯拉中国的定点生产函,为国产Model 3和Model Y供应安全气囊、安全带、方向盘等多项产品。除了特斯拉之外,该工厂也是蔚来等国内的造车新势力企业的供应商。
“入驻之后感受最深的是浦东开放包容的胸怀以及协作共赢的精神,得益于浦东新区一路扶持,公司在创新、专利申请、高新技术等方面不断取得进步。尤其在2020年年初疫情后复工的艰难时期,浦东政府更是在政策和福利上对临港工厂更给予了强有力的支援。”在均胜电子方面看来,正是长期以来这种开放合作精神孕育的活力,吸引了众多大型车企及零部件企业成为浦东汽车业供应链上的一环。
新风口
30年间,不断刷新的城市天际线,见证了浦东的崛起,人们开始期待,下一个三十年,浦东能够带来更多“惊喜”。
浦东从未停下脚步,近年来在制度创新方面做了很多尝试。例如,2013年,中国首个自贸区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2019年,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正式挂牌,这些也让车企大受裨益。也正是在这一年,沃尔沃建筑设备在上海自贸区完成了第一笔离岸贸易。
“很多中国客户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有不少项目,有时需要在韩国或欧洲工厂订货,尽管这些设备从未实际进入中国,但由于总部位于中国,需要公司为设备交易开具发票、进行结算,这就需要浦东要具备离岸贸易能力。”Tomas Kuta感慨道:“临港新片以投资自由、贸易自由、资金自由、运输自由和人员从业自由等为重点,发展离岸贸易、跨境金融等业务,为跨国公司带来了更大的便利。”
在新能源领域,2019年11月,华域汽车技术研发中心在浦东张江科学城开工,建设工程总投资10亿元,预计2022年竣工后可容纳1400名研发人员。未来,这一新建的研发中心,将专门开展智能网联汽车、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及智能制造应用技术研发和试验。
2020年11月26日,身负百亿投资,坐拥上汽集团、浦东张江高科、阿里巴巴三家创始股东、“酝酿”6年之久的高端电动车品牌智己汽车也终于在浦东张江打响“头炮”。
5天后,上汽集团董事长陈虹的办公室里来了一群神秘访客,为首的是阿里达摩研究院院长。达摩院此次探访,目的是和上汽集团一起,各展所长,快速推进人工智能在汽车上的运用,而应用实践的载体便是备受关注的智己汽车。
得益于自贸区政策支持以及金桥的产业布局集聚的优势,上汽通用也在加速布局新能源车和智能网联、智能驾驶等,2020~2025年将推出9款以上新能源车型。上汽通用方面表示,未来,将坚定加快创新驱动、转型升级步伐,通过智能制造、无人驾驶、智能出行,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与应用场景结合,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多样化需求。
上汽通用.jpg
特斯拉.jpg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融道中国”,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融道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