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2月27日举行的主题为“‘十四五’:重启下的中国与世界”的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论坛上,华夏银行党委副书记、董事长、行长张健华表示,2020年中国金融业也度过了不平凡的一年,采取了很多措施,包括要求加大计提拨备,加大力度处置不良资产,甚至要更审慎地做好全年资产负债表安排等等。但今年中国金融整体是平稳运行的,“整体来看2020年风险可控,发展也相对比较稳健,”“从执行效果来看,金融的运行情况好于预期。”
关于债券违约问题,张健华表示,其实债券违约早就有,但“从中国第一单整个银行间市场发债的债券违约,可以这么说,华夏银行承销了这么多年的银行间债务融资工具,一年承销将近一千亿,去年是1000多亿,今年是1700多亿,历史上没有一单违约的,但是今年碰上了。”“是比较好的企业,就是这种爆雷的企业。”
但他也强调,即使今年赶上了债券违约,风险还是可控的。“问题在于市场和政府间的关系有些时候还没完全理顺。包括有些债务的违约,如果完全是市场化的债务违约,其实市场是能接受的。现在关键的是有一些债券大家认为背后有政府支持,隐性的也好,明着的也好,是承诺过的,现在突然一下子放手,会让大家不可预期,预期一下子会改变。而这种预期的改变,实际上会改变大家的心理,对心理的冲击比较大。”
“有些AAA级的比较好的企业债券违约爆雷,如果说冲击大,其实主要在于这一点。”张健华认为,以前对债券打破刚性兑付已经不是第一次,为什么今年震动比较大,其实主要还是因为大家认为以前有一些政府背景的国资、省里头的大平台等机构出问题,现在突然一下子甩开放任它去违约,可能这个冲击会比较大。”
他表示,如果违约后政府积极采取措施,可能也会好一些。“这次看,由于金融委发声很快很果断,我觉得其实风险是一次性的冲击,还好。”
“企业就是企业,企业信用就是企业信用,为什么叫信用债?就是应该靠企业自身,投资人就应该明白这一点。”张健华认为,企业债息差的扩大是一个很好的表现,“它不能跟国债,跟政策性的金融债拉得很近,收益水平都很相近。这个问题可能在今年算是一个小小的黑天鹅,不算特别大的。”(文/刘丽丽)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融道中国”,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融道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