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2日,2020三亚·财经国际论坛在海南三亚举行,上海新金融研究院(SFI)副院长、浙商银行原行长刘晓春在会议上出席会议并参与讨论。
刘晓春在会上提出,监管不应该成为宏观调控的手段,宏观调控的手段如货币政策、财政政策是随着经济的变化随时进行变化的,但是监管主要是维护市场的稳定、公平、安全。
“所以,虽然也要调整根据市场的变化要进行调整,但是监管的政策应该有一定的稳定性和预期性,”他说。
同时他也提到,监管要跟上创新的节奏,因为创新并不只是对的,所以监管要跟上,因为监管也在了解创新的时候实际上监管也在创新。
另外刘晓春还指出,监管应该按照业务逻辑和业务的风险逻辑进行监管的,而不在乎是用什么技术。
“好些人宣传技术可以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我认为根本解决不了。对于我放贷款的角度来讲,放贷款根本不是目的,放贷款为了收回贷款利息,因为我放贷款的钱是你们的存款,不是我自己的钱。”他说。
刘晓春认为,我们应用了再好的技术只能更好的识别这个客户有没有还款的能力,技术不能提高客户的还款能力,同时技术也不能提高客户的道德水准。所以,解决融资难的问题不是技术解决的,首先是取决于贷款的本身,然后银行识别贷款者的能力,融资的成本首先市场决定的存款利息决定的,然后是借款人的风险,跟技术没有关系。
满足机构需求的方式会不会对于社会带来系统性风险也应该是监管要去监管的,这是监管要遵循业务的逻辑,而不是说你用技术就可以不不管了,或者放松监管,他补充道。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融道中国”,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融道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