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记者 胡博峰】印度农民自11月26日起在首都新德里举行抗议活动,反对政府出台的三个有关农业改革的法案,分别是《农产品贸易和商业(促进和便利)法案》《农民(授权和保护)价格保证协议和农业服务法案》《基本商品(修正)法案》。农民要求政府撤销上述法案,继续保持现行的保障性“最低收购价”制度。截至目前,政府和抗议农民已进行了六轮谈判,但双方各执一词,几乎没有任何进展,新一轮谈判将于9日举行。在此之前,14名参与抗议示威的农民代表计划于当地时间8日晚7时与印度内政部长阿米特·沙阿举行会谈。
据英国广播公司(BBC)8日报道,大部分抗议农民来自印度北部的农业大省——旁遮普邦和哈里亚纳邦。农民抗议活动领导人查鲁尼在接受BBC的采访时说,“如果让企业直接采购农产品,那么它们将获得定价权,我们将失去土地和收入”。他说,“我们不信任这些企业,所谓市场机制只能在贪腐行为少、监管力度大的国家运行。但在印度,市场机制对我们没有用”。
印度总理莫迪多次就此向农民喊话,保证“这些具有历史意义的法案”将使农民受益,因为它们将砍掉中间商的利益,让农民们可以自由地在利润更大的平台出售产品。莫迪在11月29日出席月度广播节目“总理心声”时强调,“农业改革将赋予农民更多权益和机会”,并暗示政府不会就此作出让步。他在讲话中还专门引用了马哈拉施特拉邦一名玉米种植业主的案例,说明新法案旨在保障农民利益。新农业法案施行前,该名农民在卖出玉米后的4个月内都没有收到货款。但根据新法,如果在农产品卖出3天后没有收到货款,农民就可以直接提起申诉。
但参加抗议的农民似乎并不买账,示威活动有愈演愈烈之势。《印度时报》8日报道,参加抗议示威活动的农民当天封锁了部分通往新德里的高速公路,有些人甚至席地而坐,导致该市的交通一度瘫痪。许多其他行业的团体、反对党领导人等也纷纷站出来力挺农民“抗争”,造成新德里多处出现罢工、罢市的现象,个别菜市、商业区活动停摆。
面对不断升级的抗议示威活动,警方在高速公路等处加强戒备,防止局势失控。从8日上午11时到下午3时,印度多地的公共交通、批发市场、商业街区、铁路等开始罢工。在此之前,喀拉拉邦、奥里萨邦、阿萨姆邦、特伦甘纳邦等地方邦已发生数次旨在配合农民抗议活动的罢工行动。据全印中央工会统计,最多时有约2.5亿人参与罢工,声援农民的抗议示威。
全印零售商联合会等组织认为抗议示威活动可能加剧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呼吁农民停止大规模示威,并与政府举行谈判,不要试图借此对政府进行“绑架”。全印银行业工会也明确表示,不直接参加声援农民的罢工活动,但将戴上黑色臂章,以示对新农业法案的抗议和对抗争农民的支持。
据《印度斯坦时报》8日报道,国大党、民族主义大会党、印度共产党等反对党领导人可能将于9日拜会印度总统科文德,表达对当前农民抗议活动的关切,呼吁政府撤销新农业法案。民族主义大会党主席帕瓦尔表示,反对党领导人将在拜会总统之前召开跨党派会议,协调相关立场。与此同时,执政的印人党也在采取应对措施。据《今日印度》披露,所有由印人党及其政治盟友控制的地方邦均已接获通知,要求加强对当地工会和民众安抚,尽量不要出现上街游行等局面,禁止强制关闭市场,确保公共交通正常运转。
事实上,《环球时报》记者在阅读了抗议者反对的三项法案后发现,新法案的初衷其实是放大市场在农产品销售环节中的定价作用,推行类似于国内的“农超对接”“农社对接”模式,减少中间商“赚差价”。根据新法案,农民可以与私营企业直接签订合同,将农产品出售给私人买家,比如批发商、超市、餐馆、线上购物平台或个人。改革的意图是绕过业已成为既得利益者的中间商,利用市场的力量带动印度农业走向现代化,提高生产率,促进各邦之间的农产品流通。不过,部分农民认为,直接将农产品出售给私人企业或超市的方式缺少兜底价格保障,有可能使其收入受损。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融道中国”,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融道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