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济神州总裁吴晓滨:中国医药创新站起来、走出去
本报记者/高瑜静/北京报道
随着全球新冠疫苗研发激烈竞逐,中国药企的好消息接连不断。中国的新冠疫苗研发彰显“中国速度”的背后,更是药品审评审批制度改革后的中国医药创新活力迸发。
截至11月12日,各国已向世界卫生组织报告的在研候选新冠疫苗超过200种,其中48种处于临床试验阶段。中国在研发的13个新冠疫苗中有5个进入III期临床试验阶段,距离上市仅一步之遥。
在百济神州中国区总经理兼总裁吴晓滨看来,无论是携手全球研发新冠肺炎疫苗,还是药企投入新冠特效药研发,都体现了中国医药创新实力位列世界第一梯队。
“包括单克隆抗体、特异性免疫球蛋白在内的新冠药物,我们国家至少有6家在做。这个事情的意义非常大,这可能也是第一次让世人知道我们国家这些年在生物制药领域突飞猛进。过去我们国家基本只生产仿制药,虽然不缺药品,但是缺乏创新药。包括癌症用药、专利药,无一例外全是进口的。国外的药进口到中国,虽然救了病人,但是价格非常高,老百姓用药的可持续性、可负担性和可及性,受到了很大的制约。自从2015年中国药监局大幅度地进行改革,把中国的政策改了很多,极大地激发了我们科研人员的积极性,所以中国的创新企业如雨后春笋蓬勃生长,发展得非常快。”吴晓滨在以“大变局、新使命”为主题的2020中国大健康产业高峰论坛演讲中说道。
实际上,2015年《关于改革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的意见》发布,拉开了国家药品审评审批制度改革大幕。2017年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审评审批制度改革鼓励药品医疗器械创新的意见》,在临床试验管理、加快新药上市审评审批、促进药品创新和仿制药发展等方面发力。创新药从临床走向获批、从海外进入中国的时间不断缩短,覆盖病种持续扩围。
吴晓滨在演讲中提到,包括政策、人才、资本在内的三大因素,为本土创新崛起创造了条件。中国式医药创新进入大量、迅速的升级迭代阶段。2018~2019年,我国每年超过40个新药获批上市,其中包括多个本土研发的1类新药获批。
他表示:“我们国家的医药创新,包括KRAS抑制剂、PD-1抑制剂、EGFR抑制剂等最新的癌症靶点,这些世界最顶尖的创新药,中国至少有十几家公司在做,与世界医药创新并驾齐驱。我们现在的医药创新,类似于我们国家的家电产业在前20年的变化,采用了‘引进、吸收再创新、然后领跑’的路线。”
谈及中国医药创新“走出去”,吴晓滨认为,“一带一路”将成为国内药企未来国际化发展的新方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没有创新药,这些国家用不起西方国家大药厂的创新药,但是他们有十几亿的人口。如果中国的创新药能够触及到这些国家,我相信能够改变这些国家的用医、用药局面,让这些国家的患者得到更好的治疗。”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融道中国”,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融道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