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疫情以来第二次“欧佩克+”大会,首日未谈拢,第二阶段会谈又延期
维持现有减产力度?主要产油国难一条心
来源:解放日报
■本报记者 安 峥
半年一度的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与非欧佩克产油国大会于11月30日“云端”启动,以确定明年是否维持现行减产力度。这是新冠疫情造成石油业危机以来的第二次产油国大会。然而,与半年前的出奇团结形成对比,这次,欧佩克内部未能在会议首日就延长减产协议达成一致。原定于次日举行的第二阶段会谈已被推迟至12月3日举行。
外界不解,在疫情冲击全球原油需求背景之下,维持减产有利于油价稳定,为何同一条船上的产油国会“唱对台戏”?经过两天休会,形势能否峰回路转?“隐形玩家”美国又从中扮演怎样的角色?
“内讧”被嘲“家规不严”
按照欧佩克与非欧佩克产油国4月12日达成的减产协议,目前日均减产770万桶的力度将维持至今年年底;明年1月起,日均减产力度将放松至580万桶。但眼下,疫情仍在肆虐,需求仍受挤压。以沙特为首的产油大户都支持将现有减产力度延长至2021年头3个月。法新社报道,绝大多数分析师认为,维持现有减产力度“几乎已成定局”。
然而,在11月30日的首日磋商中,主要产油国并没有一拍即合。各国不仅未能就维持减产力度达成一致,还将第二天的第二阶段会议推迟至12月3日举行。消息人士称,各国需要更多时间弥合分歧,两个主要“玩家”阿联酋和哈萨克斯坦有点“心灰意冷”。
先看阿联酋,它是沙特在海湾地区的传统盟友、欧佩克主要成员。但今年夏天以来,它因为产量超出配额而饱受沙特批评,被迫做出补偿性减产。知情人士称,阿联酋对自身所承担的减产配额不满,甚至在考虑退出欧佩克。此次会议前,阿联酋暗示,只有其他超标产油国(如尼日利亚、伊拉克和哈萨克斯坦等)同步做出补偿,它才愿意支持延长减产。
外媒嘲笑,欧佩克“家规不严”,成员国甚至以“离家出走”相威胁。也有英国智库称,欧佩克信誉岌岌可危,可能面临解散风险。核心成员国阿联酋与其他成员国之间的关系再现裂痕。
再看哈萨克斯坦,作为非欧佩克产油国,它希望从明年1月起逐月提升产量。消息人士称,俄罗斯也持相同立场,提议从明年1月起每月增产日均50万桶。
有迹象表明,科威特、伊拉克等国也都不愿意继续减产。这种倦怠一定程度上与目前较为“舒服”的油价有关。过去一个月,国际原油价格上涨逾四分之一,至每桶近50美元,产油国大受提振。渣打银行一份报告称,油价走势为产油国大会提供了乐观看法,缓解了进一步减产的市场压力。与此同时,疫苗研发方面的好消息也让产油国对明年需求恢复抱有期待。但也有多国能源官员提醒称,需求复苏之路漫长而崎岖。
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副研究员孙霞指出,在欧佩克和非欧佩克产油国联盟里,各国产能参差不齐,减产配额高低有别,减产意愿出现偏差也属意料之中。一些产能领先、产量受限较大的国家自然不希望一直减产;而日产量维持在较高水平的沙特,则对现状基本满意。尽管外界又对欧佩克的命运忧心忡忡,但内部分歧并不意味着这个组织就会解体。对于欧佩克核心成员中东国家来说,它们也是利益共同体,利用这个框架对美国、俄罗斯等大国施加影响,从而实现自己的利益目标。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比较政治和公共政策所所长于宏源认为,减产协议之所以引发争议,主要源于各国配额不同、油品和基准价格也不同,一些国家觉得待遇不公、利益受损。这就需要政策层面的协调,比如沙特已表示可以从经济角度进行补偿等。作为一种新的联盟形式,“欧佩克+”的发展趋势不容忽视,即不仅仅在支撑油价、稳定市场方面发挥作用,同时也在天然气生产出口、石油投资、可再生能源等更多元的领域进行更多开拓和尝试。
可能最后时刻妥协
外界担心,如果一些产油国为了维护自身利益退出协议,如果减产协议无法延期,都将对脆弱的石油联盟和疲软的市场构成影响,目前将近每桶50美元的原油价格可能会下跌约5美元。
不过,一些外媒和乐观人士预测,尽管会谈被推迟、过程很艰难,但各国仍可能会在最后时刻找到保全面子的妥协方案,将减产协议延长至明年一季度末。
另有评论认为,历史经验表明,产油国联盟有可能在谈判尾声上演戏剧性一幕,就像今年4月沙特、俄罗斯与美国达成历史性减产协议那样。理由大致有几点:
其一,今年3月沙特和俄罗斯之间的油价战让人心有余悸。当时欧佩克希望与俄罗斯等非欧佩克产油国一同继续减产,但双方没能达成一致。沙特随后宣布大幅增产,同时为亚洲和欧美客户提供罕见油价折扣,致使国际油价暴跌,产油国受到重挫;
其二,欧美地区的第二波疫情对石油消费造成新的打击。尽管疫苗的突破推动油价至8个月来高点,但欧洲的新一轮“封锁”和美国病例数居高不下,业内预计,全球石油需求可能要到2023年才能恢复到疫情前水平。高盛认为,产油国联手限产将是短期内最有利于油价的行动;
其三,石油库存仍居高位。数据显示,11月20日当周美国原油库存达4.89亿桶,仍高于5年平均水平;纽约商交所原油期货合约指定交割点的库存再度接近历史高位。如果主要产油国明年开始增产,全球石油库存下降将停滞,油价可能再次滑入崩盘边缘。
“自4月达成至今,应该说减产协议在稳定油价方面效果良好。”于宏源指出,目前油价回升到接近每桶50美元,这个价格也是欧佩克、美国和俄罗斯都能接受的数值。
“从市场供需看,石油生产过剩、需求下降已成趋势;从长期看,随着全世界150多个国家都提出碳中和目标,以及可再生能源、清洁能源的发展,油价走低也是大势所趋。”于宏源认为,但在短期内,受金融资本和期货市场的影响,油价大幅震荡的风险可能会加大。应该看到,作为美国影响全球经济的主要手段,石油美元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持续发挥作用。作为全球石油航道安全的保护伞、全球最大的页岩油生产国,美国在石油市场上的话语权不言而喻。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融道中国”,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融道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