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黄金圈
倒不是卖啥就要吆喝啥,实在是觉得黄金业务在我国的资产管理机构中太不受待见了。
最近信用债市场突然天雷滚滚,一些负面影响还在持续发酵,甚至有人说搞不好会影响JR稳定。确实,著名学府,地方政府,上市公司,商业银行都可以耍赖皮,你还有什么可说的呢?
所以风清扬确实说错了,这哪是什么当铺思维,而是压根连当铺都不是。
你以为是用99%的概率多赚那+1%的钱,结果是成功地用1%的概率实现了血本无归。
债券市场赚钱越来越难,杠杆加不上去,久期拉长了影响流动性,玩信用下沉也许就真的沉下去上不来了……
背后的根本原因,还是要从全球性的经济衰退和债务周期中去找。
疫情以前,全球经济就已经步入了下行周期,疫情只不过是让这个周期加速演化。
在缺乏根本性的产业革命引领的情况下,我们现在以及未来较长时期面临的基本现实就只能是:高负债,高风险,低利率,低增长。
说起来似乎有点难以理解,高风险,应该意味着高回报啊,但实际上由于全球潜在经济增速很低,无风险利率也被压的极低,风险溢价也难以持续走高,大量的僵尸企业依靠低成本融资得以苟延残喘,这种情况下,随时爆个雷也就不足为奇了。
当然,中国有自己的特色,跟欧美市场不能一概而论,但基本背景和逻辑却都大同小异。
国内的资产管理市场刚开始就已经进入了白热化竞争的阶段:
一方面,无风险利率不断走低,想赚点超额收益越来越难。另一方面,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理财子,外资都来分蛋糕,甚至现在连险资都号称从买方向卖方转型了。
固收+,成为了越来越多资管机构略显无奈的选择。可以+的标的很多,股票,非标,可转债……等等。
但固收+黄金,目前还是被很多资管机构所忽视。究其原因,一个是确实不太懂,或者缺乏业务资格。另外一个就是想当然地觉得风险大,这玩意是不是炒期货啊?其实,黄金业务,跟其他大宗商品业务既有共同之处,也有很大的不同。最大的特点是黄金价格的变动规律明显不同,黄金是典型的逆周期品种,而大多数大宗商品都是顺周期品种。另外,黄金业务绝不是炒炒期货那么简单,其实业务品类很多,风险又可控。单边、租赁、套利、期权……等等。
大资管时代,拒绝任何一个优秀的投资品种,都将是愚蠢的。
或许,你不相信黄金会涨,但至少,它不会让你血本无归……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融道中国”,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融道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