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台风三连击影响,给东北玉米主产区带来的大风大雨,使得玉米产生了严重的倒伏,而灌浆期倒伏的玉米出现减产的可能性很大,市场机构预计减产10-20%,对应减产量约1000-2000万吨;另外倒伏还会导致容重下降、霉变率增加,从而导致玉米的质量不好,优质的玉米价格会因此继续走高。今日市场表现,玉米2101合约涨幅1.51%,盘中最高点2449元/吨。在减产预期之下,供需缺口预计继续加大,玉米长久以来的多头趋势继续加强,但却没有出现涨停的情况,后期能否上涨到历史关口2500元呢?
回顾台风三连击,玉米倒伏减产已成定局
从三次台风的影响来看,美莎克的影响最大。9月3日台风“美莎克”登陆东北地区,持续的降雨大风天气造成吉林松原、九台、双阳、德惠、农安以及黑龙江双城、建三江等地新季玉米出现大面积倒伏,预计会对产量构成威胁。其中倒伏处于蜡熟期的玉米受倒伏影响有限,但对处于乳熟期和灌浆期的玉米,受倒伏减产概率较大。近期多少年不遇的台风连续登陆东北各省,对东北的粮食作物生长及收割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很多地区甚至直接绝产。
据市场机构统计,黑龙江地区玉米倒伏现象比较普遍,预计减产应该在10-20%之间,吉林地区玉米倒伏现象也比较严重,预计减产应该在20%左右,东北三省较严重是辽宁,据统计三次台风对辽宁不仅是大风影响还有暴雨侵袭,受淹和倒伏并列发生,预计减产幅度在50%以上。本次玉米减产,几乎已成定局。
另外,据中国气象台9月13日报道,北方降雨区域:华北中北部、内蒙古东部、吉林、辽宁西部、黑龙江西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大雨,局地有暴雨;累计降雨量有20~40毫米、局地50~80毫米,局地或伴有雷暴大风、冰雹等强对流天气。主要降雨时段出现在15日至17日。雨水接连的出现或使玉米倒伏减产雪上加霜。
玉米缺口持续扩大,加大进口美国玉米或存潜在可能
本周国家临储玉米不再拍卖,本年度累计总拍卖成交量达到5680万吨,临储玉米也完成了清库的任务。在玉米消费上,我国是玉米的消费大国,每年玉米消费总量在2.7亿吨,但是我国每年玉米的产量基本上在2.6亿吨左右。随着国内养猪业和养禽业的饲料需求扩张,而国家临储持续拍卖库存下降,国内玉米价格也上涨到五年新高。
当前,中国从美国和乌克兰采购的玉米已经超过1000万吨,其中2019/20年度中国对美玉米进口预计达到700万吨,比8月份预测高出100万吨。如果美国玉米价格持续保持竞争力,我国的采购量可能达到2000万吨,从而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玉米进口国。在履行第一阶段贸易协议后,我国采购美豆和美玉米存在继续加大的空间。
在9月10日举行的“2020年中国玉米产业大会”上,多位玉米业内人士表示,目前中国粮食安全整体形势仍然向好,但玉米供需缺口稍加明显,有产业人士表示中国目前玉米的潜在缺口达到4000-5000万吨。今年国内玉米库存下降,在需求增加的市场预期下,加大玉米进口将是大势所趋。
9月12日中国农业部发布报告,调高了2019/20年度以及2020/21年度中国玉米进口预测值,主要因为美国玉米大量到货。中国农业部还调低了2020/21年度(始于10月份)的中国玉米产量预测值。2020/21年度中国玉米产量预计为2.65亿吨,比上次预测调低180万吨。今年在台风的影响,玉米的减产幅度只能等到收割时,才能具体知道较为详细的产量数据。
综合来看,在生猪产能逐渐扩大的背景下,玉米的饲料消费是持续提升的,而玉米的种植面积被大豆挤占,逐年减少,供需存在缺口是玉米上涨的主因;今年天灾频繁,主产区干旱以及草地贪夜蛾持续影响不断,贸易商囤货待涨,玉米整体易涨难跌。而近期台风对东北产区玉米造成的倒伏减产影响,预计将加大玉米整体供需缺口。
后期重点关注饲料替代的产生,以及我国进口美国玉米的增量,后市玉米在遭遇饲料替代、进口增量、政策打压三个方面的压力后,供需再平衡之后,市场才会彻底转向。玉米没加速上升之前,看涨趋势不变。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融道中国”,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融道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