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改委政研室:2021年世界经济有望出现恢复性增长 复苏不稳定不平衡性凸显
中证网讯(记者 刘丽靓)国家发改委2月1日消息,国家发改委政策研究室日前撰文指出,受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影响,2020年世界经济陷入大萧条以来最严重衰退,主要经济体相继出台大规模应对政策,推动下半年以来世界经济出现反弹,但四季度欧美疫情再次大规模暴发,世界经济复苏势头受到一定影响。展望2021年,世界经济形势仍然复杂严峻,主要经济体将延续宽松政策取向,全球范围内新冠疫苗接种覆盖率将持续提升,世界经济有望出现恢复性增长,但疫情走势仍具有较强不确定性,疫情冲击导致的各类衍生风险不容忽视,债务水平大幅攀升、宏观政策空间受限、结构性体制性矛盾进一步凸显,世界经济复苏仍不稳定不平衡,中长期增长仍面临较强风险挑战。
国家发改委认为,2021年世界经济有望延续低位复苏态势,全球宽松政策环境可能延续。2020年三季度以来,主要经济体经济增速均有所反弹,主要国际经济组织均小幅上调2020年世界经济增速预测,并预计2021年世界经济将延续低位反弹势头,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分别预计2020年世界经济将下降4.3%、3.5%,2021年将增长4.0%、5.5%。疫情暴发后,各主要经济体均出台大规模财政货币刺激政策,当前全球经济持续低迷,各主要经济体仍有望继续实施宽松政策,短期内政策难以大幅转向。宽松政策背景下全球再通胀预期有所增强,IMF预计,2021年发达经济体通胀水平将为1.3%,高于2020年0.7%的水平,但仍低于目标通胀水平,宽松政策仍有一定空间。
国家发改委指出,目前全球疫情走势不确定性仍然较强,疫情冲击带来的各类衍生风险不断凸显,各国刺激政策力度受宏观负债水平攀升较强制约,长期存在的结构性矛盾在疫情中进一步暴露,全球经济复苏仍面临较强风险挑战。
第一,各国疫苗接种差异可能加大疫情防控和经济复苏不平衡性。目前全球累计新冠病毒感染人数超过1亿人,死亡人数超过215万。疫苗接种速度对控制疫情发展具有关键影响。高收入国家预计可在2021年一季度完成重点人群接种,有助于助推经济复苏。中低收入国家普遍面临疫苗供给不足挑战,存在疫情持续蔓延较高风险,经济社会运行秩序短期内难以完全恢复。世界卫生组织预计,疫苗在全球范围内大规模接种至少需要到2021年年中。IMF预计,如全球疫情防控形势再度恶化,2021年全球经济增速可能较基准情景再下调0.75个百分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不平衡发展的南北差距将随着疫情扩散和低迷增长而呈扩大趋势。
第二,全球债务持续攀升加剧国际金融体系不稳定性。发达经济体央行资产负债表持续扩张。目前主要发达经济体基准利率均已为负利率或零利率,宽松货币政策主要依赖资产负债表扩张,但其资产负债表规模已经较大,将制约进一步扩张空间。美联储资产负债表规模已从疫情前的约4.2万亿美元升至约7.4万亿美元,其中美国国债占美联储总资产的60%以上,财政赤字货币化趋势已经显现。欧洲央行资产负债表规模从疫情前的4.7万亿欧元左右升至目前的7万亿欧元左右。日本央行资产负债表规模从疫情前的约573万亿日元升至目前的700万亿日元左右,已经达到其GDP的130%。发达经济体政府债务快速攀升。2020财年美国财政赤字达3.3万亿美元,占GDP比重达16%,为二战以来最高水平,惠誉评级已将美国主权信用展望由“稳定”下调至“负面”。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测算,未来财政刺激政策空间将趋于缩小,2021年、2022年美国财政赤字占GDP比重将分别为8.6%、6.1%。IMF预计,到2021年年底发达经济体政府负债将达到GDP的125%,达到历史最高点。部分新兴经济体存在主权债务违约风险。一些新兴经济体依赖资源出口和旅游业,经济运行和国际收支平衡受疫情影响较大,前期已经存在的债务问题更为突出。IMF预计,到2021年年底新兴经济体政府负债将达到GDP的65%。2020年以来,阿根廷、厄瓜多尔、赞比亚等国家已经发生主权债务违约。居民偿债压力持续加大。国际清算银行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第二季度,二十国集团成员的家庭债务占GDP比重达62.8%,处于历史高位。疫情导致失业率高企,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随着未来纾困政策逐步退出,居民债务违约风险可能大规模暴露。
第三,金融和房地产市场均不稳定,加剧泡沫风险。股票市场估值处于历史高位。宽松流动性环境下大量低成本资金追逐高收益资产,苹果、亚马逊、特斯拉等大型科技股大幅上涨,2020年全年分别上涨88%、106%、680%,美国纳斯达克指数滚动市盈率(TTM)已高达57倍,居于全球主要市场首位。比特币等成为新的投资投机热点。比特币从2020年年初5000美元左右一度快速上涨至4.3万美元左右,此后有所回落,目前仍处于3万美元左右的高位,投机性特征显著、泡沫化风险严重。反映市场主要数字货币价格走势的ChaiNext5指数,已从2020年年初约360点波动上行至目前的2500点左右。全球房价总体上涨。疫情前全球房价已经处于历史高位,疫情后宽松政策环境下长期贷款利率走低,购房成本下降,进一步刺激住房需求,推动全球住房价格普遍较快攀升,2020年三季度全球56个主要经济体住房价格平均同比上涨4.5%,美国、德国分别上涨7%、7.8%。
第四,结构性不平衡矛盾凸显制约世界经济恢复增长。疫情影响下世界经济长期存在的结构性矛盾进一步凸显,各国社会收入差距扩大,投资率大幅下行,教育研发支出受到挤压,将拉低经济潜在增长率。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所受冲击尤为严重,根据世界银行预测,未来十年平均投资增长率将下行至2.7%,中等教育完成率可能下降至30%,两项因素将分别拉低经济潜在增长率0.4个和0.2个百分点。全球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联合国预计全球65岁以上老年人口比重将从目前的9.1%上升至2030年的11.7%,不利于劳动生产率提升。发展环境不确定性加大。疫情影响下超过50%的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人均收入低于5年前,全球约1亿人口重返极端贫困状态,影响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各国中低收入群体受疫情影响较大,弱势群体医疗保障不足,部分国家社会矛盾更趋激化,族群对立和政治斗争加剧。英国脱欧加大欧洲政经走势不确定性,中东等热点地区地缘冲突仍多发频发,恐怖主义和极端主义势力有所抬头。后疫情时期世界经济增速将较疫情前趋势性下行。世界银行预计,未来10年全球潜在增长率将比疫情前预测值下降0.3个百分点,其中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将下降0.6个百分点,到2022年发达经济体、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总产出将较疫情暴发前预测分别低3.2%、6%。IMF预计,世界经济增速到2025年将下行至3.5%,其中发达经济体、新兴经济体平均增速将分别下行至1.7%、4.7%,均低于2011—2017年3.6%、1.9%、5.0%的平均增速,各方亟待通过深化结构性改革、加强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促进世界经济中长期稳定增长。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融道中国”,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融道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