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重要发布会透出的美团等网络互助行业新动向


来源:新浪财经-自媒体综合   时间:2021-01-25 16:40:44


原标题:保契大家谈 | 一场重要发布会透出的网络互助行业新动向

来源:保契

一切都是安排好的,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看似很不经意的回答,实则蕴含着别有用意的政策动向。

1月22日下午3时,国务院新闻办公室,银保监会专场,介绍2020年银行保险业发展情况。

这种高规格的发布会,历来都是感知监管脉搏、研判行业风向的重要窗口,这次也不例外。

几个平淡无奇的提问过后,发布会渐入佳境,这也符合先铺垫后悬念的套路。

悬念是什么?

你来问,我来答。

“美团关停网络互助,接下来如何监管网络互助?”

监管部门是怎么答的呢?

“美团互助偏离美团主业和逆选择风险不断增加,是其关闭的主要原因。”

“我们还将对网络公司做互助业务进一步的关注,了解其运行的方式和风险情况,再根据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

银保监会首席风险官兼新闻发言人肖远企轻描淡写却意味深长。整个回答用时26秒,着墨不足200字,但既回答了老问题,又指出了新动向,更为有心人留足了想象的空间。

妙!

肖首席话不多,却句句锥心,网络互助行业表示整个“人”都不好了。

这个冬天有点冷啊。

保契君也有点哆嗦,抖胆从三个逻辑层面来分析。

第一个层面:监管动真格了,好戏在后头

网络互助不是个新鲜事物,历经大风大浪和大起大落,有些互助平台活得很好,有些死得挺惨。为什么单把美团拿到台面上来说?

一个字:你“大”啊。

美团不服了,还有比我更大的呢?

比你大的那个,他家前段时间已经被批评的够多了。这次说你,时机很好啊。

还不服?那保契君解读给你们听,来看肖首席的四句话:

第一句:谢谢你的提问。

话外音:终于等到你的提问。

第二句:美团互助确实是在1月15日下午5点钟发布了公告,宣布在1月31日会正式关停互助业务。前段时间百度也宣布关闭互联网旗下的互助安排,所以大家比较关注。

话外音:大家关注,我们监管更关注啊。

时间节点、事情进展了如指掌,显然,网络互助早已成为监管部门的重点关注对象,且监管部门已经介入到事态的发展中去,并与美团等互联网平台有过“有效”沟通。

第三句:我们觉得美团互助偏离美团主业和逆选择风险不断增加,是其关闭的主要原因。

话外音:我们有实锤啊。在各行各业都在回归本源,找回初心的大背景下,反其道而行之肯定不行。还有,业务要发展,前提就是必须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这是底线,也是红线。

美团靠什么起家?这个不用保契君多说。实际上,肖首席说的相当含蓄了。逆选择风险仅是风险之一,更严重的风险是什么?

比如:

会不会有非法沉淀的资金池?

经营收入覆盖不了全部成本怎么办?

道德风险引发群体事件怎么办?

……

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大问题。

第四句:下一步,我们还将对网络公司做互助业务进一步的关注,了解其运行的方式和风险情况,再根据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谢谢。

话外音:美团关停仅仅是个开始,不会是唯一一家。监管将系统、全面、审慎、深入地研究互助业务,尤其是其可能引发的各种风险,提前部署、及时干预,防患于未然。

蝴蝶效应即将产生。这下该轮到那个最大的互助平台犯嘀咕了,我是谁?我该怎么办?

第二个层面:网络互助并非一无是处

网络互助,包括违规网络互助,与保险的最本质区别是能否保证刚性给付。

保险要想实现刚性给付、保障投保人的保险利益,就必须遵守严格的展业、精算、资金使用、核保等风控规则。

互助项目虽然经营类保险业务,但往往在名义上否认自己开展的是保险业务,进而规避相关法律法规和监管机构的限制。

比如,无需考虑具体个体的风险水平,在费用分摊时简单的一刀切,这必然导致逆选择风险上升;给付标准可以自行调整,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变动甚至随意更改;给付没有保证,即使平台拒绝给付,相关个体也申诉无门。

但是,凡事都有个一分为二,在否定某一事物的时候,也不宜一棍子打死。

一个事物从无到有,一定是因为它在某一时刻、某一阶段有其产生并存在的必要性。

日常生产生活中,每个人都面临生老病死残的风险。靠什么去解决这些风险呢?除了增强安全意识、小心行事之外,商业保险也是不错的选择。但保险是有门槛的,不是每个人都能买得起的。

于是,加入费用和准入门槛均远低于传统商业保险的网络互助便应运而生,并在资本的加持下一发不可收拾。

不能否认的是,尽管网络互助的法律地位不明晰,但其仍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因病致贫、返贫等社会性问题,照顾到了商业保险无法关照的群体。

存在即合理,但必须合法合规。网络互助的可持续性发展问题,值得关注。

经历了前期的高速发展,网络互助已经陷入了停滞甚至倒退。头部企业竞争加剧,人员更替频现,风险不断显现,行业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都在增强。怎么办?

保契君认为,宜疏不宜堵。要给他们找到出路,而不是切断后路,明确监管是当务之急,合规发展是唯一路径。

第三个层面:互助蒙眼狂奔折射保险尴尬

曾几何时,当“相互宝”还是“相互保”的时候,它那让人眼前一亮的保费缴纳机制,以及为了实现预期的商业效果融入“相互保险”“团体保险”等复杂保险架构的招数,让人们迅速相信:终于可以有0元加入、众人互助、每人分摊小于一毛就能获得10万到30万元保障的保险了。

然而,好景不长。监管部门及时戳穿了它的真面目,扒得惨不忍睹:

“相互保”产品无保费收入、不计提责任准备金,简单采用赔款分摊、基本没有针对会员的风险细分和差别化费率;

保险公司不承担最终风险赔付责任等特征,在产品定价、风险承担等方面不符合现有《保险法》规定,在会员募集、组织运营、费用分摊支付方式方面更类似于网络互助计划。

说白了,“相互保”虽名为保险但实为网络互助的变种,其产品设计粗暴,保费产生机制不公平、不合理,为了追求片面商业效果,在监管合规、保险实质、商业模式等方面存在诸多硬伤,隐含较大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参保者的利益难以得到有效保障。

这是“相互保”的尴尬吗?是,但也不完全是。比它更尴尬的应该是商业保险。

“相互保”的诞生,以及网络互助的蒙眼狂奔,直击保险业的痛点和难点。

保契君来列举几条:

保费太贵。对很多人来说,保险仍是奢侈品,在大数据蓬勃发展的今天,一直自豪靠精算吃饭的保险业,产品依然这么贵,实在有点说不过去。

保障太少。保费贵就算了,保障额度和保障范围跟得上也就忍了。但是,相当一部分保险产品给老百姓提供的保障程度很低。这不是保契君说的,监管领导在大会小会各种公开场合上经常提起。

门槛太多。翻开一张保险合同,简直就是一本有字天书,晦涩难懂也就罢了,还这个不能保、那个不能赔,不就是为了把高风险客群拒之门外?那么,高风险客群就不是客群了吗?他们就没有投保的权利吗?这种简单粗暴的一刀切,看似商业经营需要,实则根本没把客户放在眼里。

……

不一而足。折射出商业保险在服务经济社会和保障民生方面的缺位、失位和不到位。

其实,保险明明可以做得更好,也有能力做得更好,可为什么就是做不好呢?

比起网络互助野蛮生长,这个问题更值得深思。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融道中国”,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

延伸阅读

最新文章

马斯克V.S薛其坤:立足当下 对人类未来展开无限想象 马斯克V.S薛其坤:立足当下 对人类未来展开无限想象

精彩推荐

图文观赏

众安在线扭亏为盈:2020年净利5.5亿 数字生活生态驱动增长 众安在线扭亏为盈:2020年净利5.5亿 数字生活生态驱动增长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