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商品房销售额增长8.7%,超九成上市房企市值却低于去年
今天(18日)上午,国家统计局发布了全国商品房销售金额数据,2020年,商品房销售额173613亿元,增长8.7%,增速比1—11月份提高1.5个百分点,比上年提高2.2个百分点。然而资本市场中的地产板块表现却相对弱势。销售业绩为何会与股价会出现背离呢?
商品房销售额超17万亿,地产板块估值走低
数据显示:2020年,销售金额超过1000亿元门槛的房企,相比2019年增加有望达到44家。行业排名前三的碧桂园、中国恒大以及万科的销售额均超过7000亿元。2020年全年,房地产主题基金平均收益率仅为9.21%,远远低于新能源(94.31%)和消费(68.38%)主题基金板块,仅相当于沪深300指数涨幅(27.21%)的约三分之一。在50家A股和H股上市房企中,有46家2020年末的市值低于2019年末。
业内人士认为:这一方面是由于监管部门收紧房企融资政策,对未来预期产生了影响;另一方面也是行业内企业的财务状况都不太理想,尤其是杠杆率较高。新年伊始房企密集发债,海外债占大头
杠杆率较高影响了房企的利润率,在融资政策收紧、行业整体降杠杆的背景下,未来,房地产板块的投资逻辑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2021年起,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制度正式实施,房地产融资政策进一步收紧,很多房企把融资重点转向境外发债。1月1日到10日,房企境内外发行规模约合人民币550亿元,同比增长133%,其中,境外债券发行金额约61.6亿美元(约399.1亿元人民币),同比大幅增长481%,占整体发债规模的72.5%,发债大多数是为了偿还即将到期的存量债务。
贝壳研究院高级分析师潘浩:预计2021年房企到期债务规模大概是1.2万亿元人民币,是2020年的1.36倍。
在这样的背景下,融资成本成为了影响利润率的关键因素。记者发现:大型房企融资成本较低,一般在3%-5%之间,规模较小的房企融资成本较高,个别企业甚至达到10.75%。业内人士认为:这也体现了行业内个股分化的趋势,投资时应重点关注融资成本、净资产回报率等财务指标,对个股进行优选。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融道中国”,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融道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