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务到期压力增大再融资专项债年内发行或近万亿
本报记者/杜丽娟/北京报道
新增专项债的发行规模在2020年创下新高后,2021年开始地方政府的债务偿还压力也在迅速增加。根据中诚信国际研究院的测算,2021年再融资专项债的发行规模将接近万亿元,较2020年明显增加,其预测2021年二、三季度将是地方面临再融资压力的主要时间。
作为地方政府投融资的重要工具,首批再融资债券于2020年3月正式发行。根据财政部的要求,再融资债券发行后募集的资金主要是用于偿还部分到期地方政府债券本金的债券。
北京大岳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金永祥对《中国经营报》记者分析,目前财政部对再融资债券的发行要求是,遵循地方发行再融资债券限额管理。从首批再融资债券发行结果看,其功能主要是为了偿还地方政府的债务利息。因此,这些债券不能直接用于项目建设资金。
根据记者不完全统计,2020年全年共发行再融资专项债5385.77亿元,超过财政部提出的全年上限(5058.88亿元)。其中11只专项债资金用途由以往的“偿还到期地方债本金”调整为“偿还政府存量债务”。
事实上,自2015年新预算法实施后,发行债券已成为地方政府解决融资难题的主要手段。近年来,伴随着债券发行规模的不断增加,债务利息也随之呈现高速增长的态势。
财政部数据显示,2020年1~11月,债务利息支出同比增长16.1%,增速位列所有支出项目第一,其规模增速与地方债务余额增长呈现较强的相关性。统计中,2020年前11个月地方债发行额同比增长了44.76%,余额同比增长了20.11%。
对于地方政府来说,财政政策发挥逆周期调节功能的同时,部分地方也面临着债务偿还的周期压力,其中尤以3年期和5年期的债券发行周期居多。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宏观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志刚表示,根据调研,目前地方政府债务偿还压力仍然很大,债务风险不断聚集。其中江苏、四川、山东等地的地方债存量大省再融资规模较大。
王志刚介绍,以调研的安徽省为例,截至2020年11月末,安徽省再融资债券发行规模已达到了658.7亿元,全部用于偿还2015~2017年普通债券或置换债券的本金。从我们得到的数据看,安徽省偿还本金已接近于中央下达安徽省新增债务限额706亿元。“这反映出地方在加大债券发行规模的同时,接下来就会面临债务偿还压力,再融资债券的发行可以偿还政府利息支出。”王志刚说。
中诚信国际研究院统计显示,当前江苏、贵州、四川再融资专项债发行居前列,这一情况与全年专项债到期规模分布基本一致。其中辽宁、宁夏、贵州再融资专项债占比分别达59%、49%、36%,到期债务滚动压力相对较大。
众所周知,2020年在稳增长压力增大的背景下,地方政府债券的重要性凸显。其中专项债作为财政政策的重要着力点,在发行规模上也大幅高于新增一般债。整体来看,2020年新增专项债共发行3.60万亿元,较同期(2.15万亿元)增加了1.45万亿元。
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积极财政政策坚持不急转弯思路后,2021年专项债整体发行规模尽管会较2020年有所下降,但在投资领域上,新增额专项债将继续支持“两新一重”建设。
根据2020年新增专项债募投项目梳理结果,专项债资金投向“两新一重”领域的占比超过四成,另外超一半比例为交通领域,其中三成用于铁路相关建设。
金永祥对此解释,从专项债投资项目分布看,城乡建设、市政产业园基建等领域,专项债对土地出让收入的依赖程度较高。2021年政策会重点强调专项债要向“两新一重”倾斜,目的是要丰富项目收入来源结构,以此降低对土地出让收入的依赖,进而缓解地方政府的财政压力。
中诚信国际研究院报告指出,结合2020年新增专项债的预测规模及投向领域等内容估算,预计2021年新增专项债额度或小幅降至3.2万亿元,若考虑支持中小银行的留存额度,全年或将发行新增专项债3.35万亿元,理论上或可拉动基建投资约5.4万亿元。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融道中国”,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融道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