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技术型官员”的经济学思考 与区域特色的改革发展路径


来源:第一财经   时间:2020-11-06 07:43:39


“全面技术型官员”的经济学思考 与区域特色的改革发展路径

作者: 冯毅

新制度经济学派经济学家科斯曾把西方20世纪初形成的主流经济学称为“黑板经济学”,这种经济学只注重抽象的推演,而忽视现实的经济现象,就如同闭门造车。如何让黑板经济学回归到现实世界,一直是经济研究所必须面临的挑战。黄奇帆先生的新书《结构性改革》,可以说实现了经济学与现实世界的有机结合,通俗来说,就是非常接地气,同时也兼具广阔视野与理论高度。

经济现象分析的背后都有哲学方法论作为支撑,本书在起始就开门见山地谈到了哲学方法论。作者认为,无论宏观经济还是微观经济,往往都存在着矛盾、问题。在面对复杂问题的时候,掌握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基本规律,遵循“问题—结构—对策”的逻辑分析范式,问题基本上能迎刃而解。正如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一文中所说:“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作者可以说是领会到了马克思哲学的本质特征,真正实现了学以致用。这是本书的精髓之处,也是最应该去深入领会的。有了这个得力的工具箱,才能如庖丁解牛般,开始“结构性改革”的分析之旅。

从具体内容上来看,本书涉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去杠杆与金融风险防范、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房地产长效机制建设等七个方面,可以说涵盖了中国经济几乎所有的重要理论和实践问题。与平时在各类媒介上看到的官方报道与经济学者们的理论分析不同,作者是从现实的经济情况出发来进行深入分析,这里所说的现实更是以管理者和从业者的双重视角来研究问题,细读中甚至有种感觉,这位曾经的市长或许比行业监管者以及企业家更加懂行,他对各种经济问题的主要原因把握得都较为精准,能够透过复杂现象看本质。无论是金融风险防范、房地产市场还是资本市场的发展等方面,都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案。作者在后记中说,工作之余他经常阅读财经类书籍,从各类财经事件中发现规律、察觉大势,看来这些平时的点滴积累实现了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一般来说,市长作为一个区域的公共管理者,大致可以分为行政型与技术型两类,很明显,黄奇帆先生属于技术型官员,并且与传统的技术型官员不同,他是具有一整套经济发展思想的全面技术型官员,这在地方行政主官中是不多见的。正如他在本书结尾的“自我总结”:“市长只是个职务,研究经济学是终身的。”

这类官员主要有四个特点:一是视野要广阔,准确理解宏观政策和把握落地执行要点,能够把握大势;二是具有全局性思维,能够对诸多方面工作具有全盘思考,形成体系性的施政方法;三是以问题为导向,分析存在的问题,总结经验,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四是要说简单话,老少皆宜。本书读起来非常通俗易懂,作者能够将复杂的理论以简单形象的总结来阐述,不作过多的理论性探讨,用典型事例和关键数字佐证观点。具有这些特点的全面技术型官员,可以说摆脱了传统“僚”的范畴,而进入到了“家”的层面,多些这样的区域管理家,地方经济才会有更好的发展前景。

回想中国改革,就是在建立局部试验区(早期是经济特区)的基础上逐步推广而发展形成。在改革开放40年后,我们面临着进一步继续深化改革的任务,设想如果能以更加包容性的态度,允许局部区域大胆试水,让像黄奇帆先生这样具有改革创新精神的地方公共管理者能够先行先试,积极探索,也许可以走出一条条具有特色的区域改革发展路径——重庆的地票制度其实就是这样的典型案例。中国经济在省级区域上具有较大的多样性,发展的层次与路径也各有特点,在保持基本政策统一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因地施策是区域发展的应有之义。

这些年来,省部级领导退休后写书的倒是挺多,但能够脱离回忆录性质,有真材实料思想体系的,以笔者看来可能有两位,一位就是原重庆市市长黄奇帆,另一位则是原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公室副主任于幼军(先后出版了《求索民主政治:玉渊潭书房札记》《邓小平的遗产》)。如果像他们这样具有丰富从政经验的领导都能在退出一线职务之后,深入总结自己从政多年的思考心得,形成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的成果,既可以给当下的公共管理者们以经验借鉴,又可以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宝贵的理论与实践素材。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融道中国”,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

延伸阅读

最新文章

马斯克V.S薛其坤:立足当下 对人类未来展开无限想象 马斯克V.S薛其坤:立足当下 对人类未来展开无限想象

精彩推荐

图文观赏

众安在线扭亏为盈:2020年净利5.5亿 数字生活生态驱动增长 众安在线扭亏为盈:2020年净利5.5亿 数字生活生态驱动增长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