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展品入境高峰临近,进博会最大展品已“无纸化”通关
经过20多天的远洋之旅,满载捷克水晶器皿和家居装饰等展品的海运集装箱顺利抵达上海。
在上海吴淞海关辖区内的新贸海分拨仓库里,这批共计45件、净重达4.16吨的货物,正在等待着两周后于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进博会)上的式亮相。
接踵而来的,还有本届进博会最大展品——“巨人级”展品龙门机床之巴拿马籍“地中海卡米尔”。这一总重达86.7吨的龙门机床,因体型过大而被分装在10个集装箱中通过海运抵沪,最终将在进博会现场重新组装,站上中国市场的C位。
据上海海关统计,截至目前,已有超百批次第三届进博会进境展品完成通关“奔向”国家会展中心(上海),报关价值超过751万美元。
根据以往的经验,海运进境展品的高峰将在一周后来临。
和往届相比,没有因全球疫情而放缓脚步的第三届进博会今年的展区面积更大,展馆设置更优。为此,上海海关根据海关总署统一部署,在常态化疫情防控条件下,在“好”字上做文章,在“精”字上下功夫,力求保障服务本届进博会“越办越好”。
首次实施“无纸化通关”
9月28日,首票进境展品通过无纸化模式完成了通关流程。这是海关在推进展览品系统优化升级中,首次实施展览品进境“无纸化通关”。参展企业只需要通过单一窗口上传电子单证,海关即可进行线上审单放行,实现了让数据多跑路、让企业少跑腿,也让通关速度大幅提升。
截至10月16日,已受理完成51票价值370.93万美元的进境展览品通关放行。
与此同时,结合进博会常态化服务机构会展海关开展的“一窗通办”服务、以及各主要口岸设置的43个进博会专用通道和79个专用窗口,企业可以优先办理申报、查验、抽样、检测等海关手续。
为了让展品尽快卸运中转,上海冠东国际集装箱有限公司提前安排了十辆集装箱卡车在港口待命并在堆场划分了进博会专用箱区位。洋山边检等口岸查验单位加强协作配合,建立了从船舶预报到抵港查验再到装卸作业无缝衔接的保障机制,通过预先排查、泊位候检等措施,让货等人变成人等货,保障展品通关流程的零延时、零等待。
便利化和高效的前提是严密的疫情防控措施。洋山边检站专门把防疫环节前置到船舶航行阶段,边等候船舶靠港,边开展信息排查,实现了在船舶抵港前即能准确判定涉疫风险。
溢出带动效应升级
根据海关总署出台的便利措施,今年进一步固化与完善了“授权行政审批”、“延长ATA有效期”等前两届进博会支持政策措施,使之常态有效,稳定了政策预期。
与此同时,今年还新增税款保证保险担保,担保方式更加灵活、效率更高、成本更低
为了实现溢出带动效应的升级,今年海关方面进一步完善了保税展示展销常态化业务,扩大区块链业务试点范围;支持绿地全球商品贸易港和虹桥进口商品展示中心保税展示展销场所做大做强业务规模,形成联动长三角、服务全国、辐射亚太的常态化保税展示展销集散地。
今年以来,上述场所成功吸引了来自日本、韩国、美国、澳大利亚、欧盟等主要贸易伙伴的品牌商户入驻。其中,绿地全球商品贸易港于9月15日集中亮相了15个崭新的国家馆。作为国内拥有国家馆数量最多的进口商品交易服务平台,该贸易港已有来自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数百家客商入驻。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融道中国”,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融道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