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永浩刚刚因为6亿债务还清4亿上了热搜,另一个老罗罗振宇带着得到APP冲击创业板。
不久前,思维造物递交招股说明书。思维造物为罗振宇得到APP的主体公司,主要通过得到APP、罗辑思维公众号等平台提供课程、听书及电子书产品,线下则通过“得到大学”“时间的朋友”跨年演讲等形式,提供通识教育及职业技能培训。
位处知识付费赛道的思维造物,业绩稳定性并不算理想。
招股书显示,2017年-2019年,思维造物的营业收入分别为5.56亿元、7.38亿元、6.28亿元;净利润分别为0.62亿元、0.53亿元、1.17亿元,营收和净利润的波动均较大,扣非净利润三年分别为0.5亿元、0.33亿元、0.31亿元,连续两年下滑。
知识服务一直被认为是一片蓝海,但其中的佼佼者思维造物似乎陷入了营收净利双降的困局。2018年,思维造物斥资4717万元赞助《最强大脑》,导致当年销售费用高达1.25亿元,虽然营业收入达到了近年峰值——7.38亿元,但并未换来对应的净利润,2018年净利润为4764.41万元,对比去年同期下降22.3%,扣非净利润更是由2017年的4990万元下降至3280.9万元。
高额的销售费用无法带来利润,而减小营销的投入,公司更是直接面临营收、扣非净利双降的窘境。2019年,思维造物销售费用回到均值水平,而营收随即下滑14.91%,扣非净利润下滑6.5%。目前来看,这一困局罗振宇仍未找到解决办法,而上半年疫情本是在线教育行业的一次发展红利期,思维造物表现也谈不上优异。
2020年一季度,线上知识服务业务收入占比由2019年的66.26%下降至54.7%,反而是线下知识服务业务占比上升至34.02%。公司在招股书中并未提及线上线下业务发展差异的原因。
另外,公司对单个专家的依赖也需要引起足够的关注。得到官网显示,吴军的《硅谷来信》《谷歌方法论》、香帅的《北大金融学课》、薛兆丰的《经济学课》都是平台头部的畅销课程,对应的学者吴军、薛兆丰、唐涯都曾位列公司前五大供应商,其中2019年向吴军采购1171万元、2018年向唐涯和薛兆丰分别采购1476万元和1321万元。一旦公司与这些学者专家的合作发生变动,业绩将会明显受到不利影响。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融道中国”,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融道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