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香港各界支持对英国BNO政策作出反制
参考消息网2月1日报道 据香港星岛环球网1月31日报道,对于外交部就英国BNO政策作出反制,本港各界一致表示支持。旅游业议会指出,业界会按特区政府公告,1月31日起到旅行社报团或买机票的人,要用特区护照。
旅游业议会主席黄进达说,购买机票的旅客需要有一个有效的旅游证件,如果只持有BNO护照,可能都要预先申请特区护照。
报道称,多名建制派立法会议员表态支持中方的反制措施。民建联张国钧称,英国单方面改变BNO用途,中国亦可以单方面不承认BNO,“都是礼尚往来”。民建联陈恒镔亦在社交媒体平台表明全力支持国家决定,强调香港事务不容外国干涉。他又引述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的话强调,英方公然违背承诺,试图把大批港人变成二等英国“公民”,已经彻底改变了原来中英谅解的BNO性质。
工联会陆颂雄在社交媒体平台发文表示,中方反制的原因是英方违反承诺,利用BNO问题来干预香港内部事务,其心可诛。
另据香港《明报》网站1月30日报道,香港新民党主席叶刘淑仪认为,不再承认BNO护照作为旅行证件和身份证明,这只是中方反制的“第一击”,是为打击BNO的国际流动性和认受性,但她认为这对港人无实质影响,因相信很多港人都同时持有特区护照。
报道称,叶刘淑仪批评说,英国违反当年中英谅解备忘录的承诺,“狡辩”BNO签证申请人亦受居留权申请程序约束,但实质上赋予他们新的权利。
【延伸阅读】英媒关注中方宣布不承认英国BNO护照
参考消息网1月30日报道 据英国广播公司网站1月29日报道,在29日下午举行的中国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发言人赵立坚表示:“自1月31日起,中方不再承认所谓BNO护照作为旅行证件和身份证明,并保留采取进一步措施的权利。”
报道称,英国针对香港人的BNO签证通道将于1月31日开启。预计约有30万人将会通过这一政策离开香港。
中国驻英国使馆发言人1月29日表示:“如英方不顾中方强烈反对和一再交涉,为有关人员在英居留和入籍提供路径,将严重违背自身承诺,严重干涉中国内政,严重违反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中方已多次表明严正立场,并将做出有力回应。”
在1月29日下午举行的中国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发言人赵立坚表示:“自1月31日起,中方不再承认所谓BNO护照作为旅行证件和身份证明,并保留采取进一步措施的权利。”
赵立坚说:“英方罔顾香港已经回归中国24年的事实,不顾中方严正立场,公然违背承诺,执意炮制出台所谓‘量身定制’的具有英国国民(海外)(BNO)身份的香港居民赴英居留和入籍政策,并一再扩大适用范围。英方试图把大批港人变成二等英国‘公民’,已经彻底改变了原来中英谅解的BNO性质。”
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1月29日主持例行记者会。(外交部网站)
【延伸阅读】英方又拿BNO护照做文章?中国外交部:考虑不承认其有效性
参考消息网7月24日报道 据路透社7月23日报道,英国将为香港的英国国民(海外)护照(BNO)持有者提供入籍通道。作为回应,中国外交部周四表示,中方将考虑不承认英国国民(海外)护照作为有效旅行证件,并保留采取进一步措施的权利。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在当天的例行记者会上称,英方不顾中方严正交涉,执意在英国国民(海外)护照问题上搞政治操弄,公然违背承诺,违反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对香港事务和中国内政横加干涉,中方对此坚决反对。
“由于英方违反承诺在先,中方将考虑不承认英国国民(海外)护照作为有效旅行证件,并保留采取进一步措施的权利。”他说道。
报道称,中国驻英国大使馆发言人此前已表示强烈不满和坚决反对,敦促英方停止以任何方式干涉香港事务和中国内政,并表示将做出有力回应。
英国内政大臣普丽蒂·帕特尔当地时间周三表示,英国将于2021年1月为香港近300万英国国民(海外)护照持有者开通英国入籍通道,申请者无需有工作即可来到英国。
7月23日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主持例行记者会(外交部网站)
【延伸阅读】除了BNO护照,英国还将对华出这招儿——
参考消息网1月31日报道 据英国《泰晤士报》网站1月30日报道,英国外交部安全审查将瞄准“可能当间谍”的中国学者。
报道称,英国的大学被告知,外交部会对想在国家安全相关领域学习或工作的海外学者和研究人员进行安全审查。
据报道,英国政府通信总部警告各所大学防范“敌对国家行为体”盯上英国的机构,从而“窃取个人信息、研究数据和知识产权”。限制措施会影响到在44个领域学习或工作的学者,包括人工智能、化学、物理、数学、计算机科学和一系列工程领域。相关规定还适用于在英国企业从事研发工作的专业人士。
报道称,这些举措预计会阻碍成千上万中国研究人员在英国工作。已经在英国工作和学习的人如果被认为构成风险,会被撤销签证。
在英国肯特大学研究网络安全的中国教授李树军(音)说,这些措施出于政治上的动机,可以被视为带有歧视色彩的做法。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融道中国”,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融道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