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9万亿债承市场再迎紧箍咒 中证协新规约束投行价格战


来源:新浪财经综合   时间:2020-12-27 08:38:34


时代财经特约记者郑敏芳 发自北京

对于证券行业来说,每年承销规模高达数万亿的债承市场即将迎来新的变数。

12月25日,中国证券业协会(下称中证协)就《公司债券承销业务规范(修订版征求意见稿)》(下称规范)向行业公开征求意见,旨在推动承销机构健全承销报价内部约束制度。

据中证协透露,此次修订稿的内容变化主要是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提出债券承销机构建立内部报价约束制度的总体要求;二是明确债券承销报价内部约束制度的构成要素;三是明晰债券承销机构实施报价约束的决策程序、报送要求和外部监督安排;四是将债券承销报价内部约束制度建设和执行情况纳入协会自律检查范围;五是承接新《证券法》修改,调整了部分条款内容。

在业内人士看来,这一规范或将对此前债券承销领域的价格战和恶性竞争现象带来一定的遏制。记者统计数据发现,年初至12月26日,全市场的107家券商的承销债券规模达9.38万亿元。

剑指债承价格战

此次规范的公布,被视为对债券承销价格战乱象的进一步遏制。

“此次新规的落地,对债券承销报价建立整体式约束,同时明晰报价的决策程序和外部监督安排,将有助于券商更理性的参与债承业务,也有助于控制发行端的风险。”一位接近中证协人士指出。

中证协认为,公司债券低价竞争扰乱市场秩序,损害市场主体合法权益,影响承销机构执业质量。

今年6月份,在中核融资租赁有限公司实施交易所公司债发行阶段,国泰君安证券、海通证券、中金公司、平安证券、申万宏源证券承销保荐公司、天风证券、中信证券、中信建投证券等多家机构参与承销过程中曾出现承销费率过低的情况。

例如在参与竞标的8家券商中,国泰君安和中信证券分别以总费率0.015%和年化0.01%的超低报价进入中标候选名单,这意味着每承销1亿的债券,中介机构仅赚取1.5万元的承销费。中证协认为此举扰乱了市场秩序,并对这8家证券公司展开自律调查并采取自律措施。

为解决相关承销机构存在承销报价内部制度不健全等共性问题,中证协也进行了全行业调研。

据中证协透露,从被调研的97家承销机构反馈结果来看,半数以上的承销机构已建立公司债券承销报价内部约束制度;接近半数的承销机构已设立公司债券承销报价内部约束线;存在承销报价内部约束制度或内部约束线的公司低价竞争行为较少出现。

“总的来看,行业重视承销报价并就报价进行内部制度约束是主流。”中证协指出。

此外,中证协也承诺将在充分吸收各方意见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修订稿,并在履行相关规定程序后发布。

难改马太效应

虽然价格战遭到遏制,但在业内看来,这并不意味着债券承销领域的马太效应会有所减弱。

有业内人士指出,在债券发行的承销商选择中并不是只看承销费率,还会关注券商在行业内的地位等因素。

一位债券承销市场分析人士指出,对于券商系承销商来说,未来将会呈现愈来越强烈的头部效益,大型券商会凭借自身领先的行业资源,更好的管理和服务体系优势,进步一拉大自己与中小型券商的差距。

记者统计发现,在年初至12月26日的9.38万亿券商债承规模中,中信证券债承规模规模接近1.12万亿元,中信建投的承销规模为0.95万亿元;这意味着,中信、中信建投两家券商年内承销规模合计超过2.07万亿元,占22.17%的市场份额。

在债券承销数量方面,中信证券(600030.SH)以承揽2246家公司的债券发行项目位列第一;紧随其后的是中信建投(601066.SH),承揽了1822个项目;国泰君安则是承揽了1267个债券发行的项目位列第三;排名第四的中金公司承揽了1124个债券发行项目。

从项目数量的角度看,“三中一国”合计占据了34.87%的市场份额。

与此同时,根据数据显示,还有4家券商并未承揽到债券发行的项目,11家券商的承揽项目不超过10个。

“在激烈的竞争下,有更强竞争力的大券商将不断侵蚀小券商的市场份额,龙头券商和处在行业中上游的投行机构所承业务占比也将会增加,而中小机构则面临被头部效应挤压的劣汰境遇。“上述分析人士指出。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融道中国”,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

延伸阅读

最新文章

马斯克V.S薛其坤:立足当下 对人类未来展开无限想象 马斯克V.S薛其坤:立足当下 对人类未来展开无限想象

精彩推荐

图文观赏

众安在线扭亏为盈:2020年净利5.5亿 数字生活生态驱动增长 众安在线扭亏为盈:2020年净利5.5亿 数字生活生态驱动增长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