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抚示范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董峰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段树军 张征
■赵润汐
“沈抚改革创新示范区确立了打造东北改革开放的先行区、优化投资营商环境的标杆区、创新驱动发展的引领区和辽宁振兴发展的新引擎的‘三区一引擎’奋斗目标。”辽宁省沈抚改革创新示范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董峰在第十二届中国经济前瞻论坛·白沙岛论坛上介绍,作为全国唯一的改革创新示范区,沈抚示范区将为辽宁乃至东北全面振兴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全新模式。
董峰介绍,今年4月28日,中央编办批复设立沈抚改革创新示范区,依据中央加快东北振兴战略部署,升级后的沈抚新区,将构建现代化产业发展体系作为重中之重,基于国际科技发展前沿新方向、国家重点支持和鼓励发展的产业方向、辽宁省内产业短板空白,确定了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主导产业,包括数字经济、信息技术应用及装备、智能制造、生命健康、新能源和氢能、现代服务业等六大主导产业,并以此为引领,推动项目工作不断取得突破。
2020年,沈抚示范区洽谈推进了华科创智智能制造生产基地、钢研高纳东北制造加工基地等261个储备项目,计划投资金额2116亿元;成功签约了方大生命健康产业小镇及七星级酒店、国家蛋白质研究中心、腾讯工业互联网、保利数码雷管芯片等88个项目,协议投资额1011.25亿元;推动了承担国家重点科研项目、研制航空轴承材料的中科院金属所沈抚产业基地等54个招商项目开复工,总投资额1177.9亿元,连续两年实现项目储备、签约、开工“三个一千亿”目标。特别是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沈抚示范区在产业升级和项目支撑的助力下,展现出了强劲的发展韧性。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税收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始终保持在10%、25%、25%、35%的增幅,沈抚示范区正在成为一片充满希望和活力的发展热土。
董峰表示,这些成果主要得益于示范区始终将打造办事方便、法治良好、成本竞争力强、生态宜居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作为发展前提。示范区咬定建设东北地区优化投资营商环境标杆区的目标,制定出台了《示范区全面提升营商环境具体行动方案》,明确86项营商环境建设具体抓手,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近期,示范区还创造了3小时完成企业开办的“示范区速度”,再度刷新全国纪录。总之,示范区用扎实的工作成效,有力践行了将营商环境当作眼睛一样爱护的庄严承诺,正在将营商环境打造成示范区的亮丽名片和鲜明标签。
董峰说,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进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沈抚示范区深入谋划“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将着力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全力建设“办事方便、法治良好、成本竞争力强、生态宜居”的一流营商环境标杆区;着力推进科技创新,全力构建区域创新生态体系;着力推进开放创新,全力打造对外开放创新前沿的重要窗口;着力构建创新型产业体系,全力构建六大产业集群;着力推动绿色发展,全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宜创”的现代化新城;着力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全力夯实高质量发展政治根基,在“十四五”时期率先实现“三区一引擎”奋斗目标,向党和人民交出一份合格的时代答卷。
图片来源/辽宁省沈抚改革创新示范区管委会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融道中国”,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融道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