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如何建设?报告:建设充分开放的金融市场


来源:新浪财经综合   时间:2020-12-14 08:39:44


原标题: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如何建设?这份报告给出八方面建议

来源:国际金融报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如何建设?在12月13日中国金融信息中心召开的2020上海金融论坛上,上海交通大学兼职教授、高金执行理事、国际金融家论坛名誉主席屠光绍,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首席专家兼学术委员会主席李扬联袂发布《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目标与发展建议》报告,并就报告的具体研究成果和发展建议分别进行了详细解读。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已取得重大进展和显著成效。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对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提出新的发展任务。

报告认为,新发展格局中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长期目标应进一步明确:到2035年,上海要基本建成引领亚洲辐射全球、以开放的现代化金融市场体系为核心、以全球人民币资产配置中心为标志、与纽约和伦敦并驾齐驱的顶级全球金融中心。这一目标的确定有相关重要因素的支持:是全球经济金融格局变化的必然要求,是中国综合经济实力的重要体现,是上海全球城市功能定位的核心内容。

报告表示,这一长期目标的实现需要多方面的坚实支撑。第一,需要建成充分开放的金融市场体系和金融机构体系:完善金融市场层次并提高金融市场的流动性、定价能力和资源配置效率,推进各类金融机构加速聚集并发展更高能级的总部经济。

第二,打造国际领先的金融基础设施体系和金融科技体系:积极建设国际先进水平的支付、登记、结算、清算、托管等金融基础设施,充分发挥金融科技对各行业的支撑和赋能作用。

第三,完善与国际对接的金融法治监管体系和现代化金融系统风险防范体系: 在提升金融法治水平、增强金融监管能力的基础上,推动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在法制与监管上的先行先试,依托于先进的风险管理和压力测试手段守住金融风险底线。

第四,形成高度国际化的营商环境和一流人才队伍:完善法律服务、国际化城市管理服务、社会信用、中介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金融人才政策。

“十四五”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承上启下的重要时期。围绕夯实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基础支撑,报告对 “十四五”期间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从八个方面提出共 31条相关建议。

一是加快完善金融市场体系,提升资源配置功能:进一步统一交易所和银行间国债市场,增强国债市场流动性;完善资产证券化体系,拓展市场结构;丰富各类衍生品市场品种,扩大投资者参与度;发展高收益债券市场;发展特殊资产市场;完善绿色金融交易市场。

二是健全金融机构体系,支持直接融资和科技创新:试点商业银行经营证券业务;允许民营、外资资产管理公司参与不良资产一级市场;建立国家政策性科技银行。

三是扩大金融对外开放,推动人民币资产全球配置:扩大外资机构业务准入范围;逐步开展各类人民币资产跨境转让业务;建设亚洲国际中央证券托管机构;推进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依托跨国公司资金池推动资本项目可兑换;推动金融数据跨境流动;推动建设上海 ESG 投资国际合作促进机制。

四是依托临港新片区功能,建成全球最高水平的金融开放先行区:试点本外币合一离岸账户体系;加快推进国际金融资产交易平台建设;推动金融管理制度和税收制度与国际高水平接轨。

五是强化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打造金融科技高地:完善国际化支付清算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设国家金融科技发展研究中心;建立全国统一的金融信息数据库。

六是完善金融法治和监管,构建完备的金融风险防范体系:在临港新片区建立金融法治试验区;在科创板试点建立更完善的证券集体诉讼机制;争取中央赋予上海更多金融管理权限;建立全金融市场的风险管理与压力测试中心。

七是加大人才资源聚集,提供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完善高端金融人才政策;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建立数据资产相关的法律制度,加强个人信息与隐私权保护;完善政府服务,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八是加强战略规划引领,形成多方建设合力:高度重视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战略规划引领和统筹作用,将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规划纳入国家规划体系;健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工作协调机制,在金融改革、开放创新和风险防范等方面形成更有效的协同效应。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融道中国”,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

延伸阅读

最新文章

马斯克V.S薛其坤:立足当下 对人类未来展开无限想象 马斯克V.S薛其坤:立足当下 对人类未来展开无限想象

精彩推荐

图文观赏

众安在线扭亏为盈:2020年净利5.5亿 数字生活生态驱动增长 众安在线扭亏为盈:2020年净利5.5亿 数字生活生态驱动增长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