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经济:在“危”与“机”中前行


来源:新浪财经综合   时间:2020-12-08 07:42:44


全球经济:在“危”与“机”中前行

本报记者刘燕春子

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一场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不但成为全人类共同面对的一场巨大的公共健康安全危机,同时也将全球经济拖入深度衰退,全球金融市场震荡不断。2021年渐行渐近,但这场疫情仍未能散去。目前,美国、德国、法国、意大利、日本、韩国以及部分新兴市场经济体的疫情形势依然十分严峻,美国新冠肺炎累计确诊病例已超过1400万例,新增确诊病例数仍在持续增长。

为遏制疫情蔓延,全球各主要国家政府陆续出台了严格的防疫措施,而这些措施造成的经济封锁和商业活动停摆,明显冲击了消费、运输、供应链、旅游等方面。而为提振经济,超常规的宽松货币政策以及大规模财政刺激政策已在全球范围内实施。近期新冠疫苗研发取得进展的利好消息不断,市场对于全球经济复苏的乐观预期也在不断升温。

疫情仍在,步履不停。对于全球经济而言,2021年或将是风险与机遇同在的一年。当前部分经济体正在经受疫情的二次甚至三次冲击。再次实施封锁措施,显然将损害本就不稳固的经济复苏根基。各国政府需要在遏制疫情蔓延以及提振经济之间作出平衡。景顺资产管理公司(Ivesco)认为,明年的经济前景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新冠肺炎疫情、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包括封锁力度在内的公共卫生政策、新冠肺炎疗法与疫苗的发展进程以及消费者和企业的信心。

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延续

在疫情暴发之初,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各主要经济体实施的疫情防控措施给经济按下“暂停键”。随后,美联储在今年3月迅速将利率降至接近零的水平,宣布实施“无上限”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拧开全球范围内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阀门”。各国政府的财政刺激措施也陆续出台。

疫情在3月于全球范围内暴发。全球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承受巨大冲击,显著下挫。美国3月Markit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终值为48.5,连续4个月下跌,并跌入萎缩区间。欧元区3月Markit制造业PMI终值为44.5,欧洲主要经济体制造业陷入萎缩。

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封锁措施的作用下,以中国为代表的部分经济体疫情形势好转,复工复产稳步推进,加上史无前例的纾困政策,全球经济在今年下半年开始呈现温和复苏的态势。全球制造业PMI明显回暖。11月,中国制造业PMI为52.1%,比上月上升0.7个百分点,连续9个月位于临界点以上,表明制造业恢复性增长有所加快。美国11月Markit制造业PMI初值攀升至56.7,欧元区11月Markit制造业PMI终值为53.8。不过,由于当前美国以及欧元区受到的疫情冲击导致新一轮限制措施的出台,制造业回暖的后续表现有待进一步观察。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警告称,新冠肺炎疫情的“复发”迫使部分国家政府对家庭和企业实施新的限制,全球经济复苏势头可能正在减弱。尽管全球经济活动自6月以来有所回升,但是有迹象显示,复苏可能正在失去动能,不确定性和风险依然很高。

经合组织(OECD)在其最新发布的经济展望报告中表示,预计2021年全球经济将增长4.2%,但到2022年将放缓至3.7%。OECD认为,尽管许多国家暴发了第二波新冠肺炎疫情,但由于疫苗研发取得进展以及中国引领的复苏企稳,全球经济前景正在改善。到2021年年底,全球整体生产总值(GDP)将回到疫情前的水准。

然而,疫情尚未过去,全球经济复苏前景依然充满不确定性。西财全球金融战略实验室主任、首席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方明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2021年,第一大风险仍然是新冠肺炎疫情的继续扩散。

“那种把疫情当作‘大号流感’的看法可能站不住脚,美国类似群体免疫性质的防控方式显然难以有效地控制疫情的进一步暴发,不排除一些州甚至相当多的州再次启动类似封城的防控机制。类似的情况也发生在欧洲和其他疫情严重的国家。这将给全球经济活动带来较大的冲击,在2020年全球经济严重衰退的情况下,2021年,全球经济增长率可能是弱反弹,即使在疫苗有效的情况下,疫情的初步控制也会在6月或7月初,也就是说上半年全球经济将更为疲弱,下半年才可能有较为理想的反弹。”方明说。

全球金融市场波动加剧

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全球金融市场在2020年发生剧烈波动。与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期间相比,当时更多是源于金融系统内部存在的问题,而此次市场震荡则是由公共卫生事件带来的。

美国股市在3月“熔断”四次,同时也迎来了史上最悲惨的一季度。与此同时,债市、汇市以及大宗商品市场持续震荡,国际原油期货价格一度跌至负区间,美元指数在避险情绪与对美元需求增加的共同推动下出现连续上涨行情。

随着以美联储为代表的全球多家重要央行出手“救市”,向市场不断注入流动性,市场担忧情绪有所缓解。大量流动性注入,美元持续走弱,国际黄金价格在突破2000美元/盎司后冲高回落,投资者风险偏好回升,全球股市尤其是美股市场重拾上行动力,美股走势与实体经济复苏程度明显背离,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更是在日前突破30000点的高位水平。瑞信预计,从回报前景来看,股票依然是最富吸引力的资产类别。未来一年,新兴市场资产(包括债券和股票)将有不俗表现,而美元则难以扭转弱势格局。

美联储警告称,如果疫情带来的经济影响在未来数月出现恶化,主要市场资产价格仍可能遭受打击。而在全球经济复苏以及金融市场仍面临风险的情况下,以美联储以及欧洲央行为代表的全球主要央行预计将继续维持宽松的货币政策。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多次重申,将致力于使用各种工具支持经济,预计欧洲央行也将在12月的货币政策会议上出台更多的刺激措施。

方明表示,全球经济要警惕过度扩张的财政、货币政策和过度泡沫化的金融市场可能交织而成的综合性金融危机风险。一是迫于疫情压力不断扩张的财政政策可能导致一些国家出现财政危机和伴生的货币汇率危机;二是企业和居民家庭债务危机;三是过度泡沫化的部分发达国家股票市场大幅下跌的危机;四是随着美元进入贬值阶段,全球货币汇率有可能进入竞相贬值的阶段以及由此带来的风险。

风险与机遇并存

相比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此次由公共卫生事件引发的全球金融市场和经济动荡,在一定程度上令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无法从源头上彻底缓解投资者的恐慌情绪。展望2021年,遏制疫情的蔓延仍是关键任务。这也意味着各国需要在政策方面继续加强合作与协调,共同抗击疫情,争取可以在最大程度上帮助全球经济迅速恢复元气。

不过,在面对不确定性与风险的同时,2021年全球经济发展和转型也有望迎来新的机遇。方明对《金融时报》记者表示,第一,全球卫生治理合作可能加速。在冬季疫情全球进一步扩散之际,全球疫苗也在加速生产,如何保证疫苗的公平分配和大多数国家能公平地获得并使用得起疫苗,将成为以世界卫生组织建立的相关机构的首要议题。展望未来,全球卫生治理合作可能转化为一种更加长远的机制。

第二,全球合作有可能再度加强。随着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签订,未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也可能获得新的进展。此外,美国当选总统拜登可能会更倾向于重回一些国际组织,并在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中重塑美国的地位。

第三,可能建立起全球疫情下的经济合作机制。在疫情大流行期间,全球国与国之间基本上采取的是检测加“熔断”的方式限制人员非必要的跨境往来。但即使在跨境物流往来之中,在冷链上仍然出现了病毒由物传人的现象。如何更有效地处理货物和人的跨境往来问题,将成为全球经济合作的重要内容,需要建立恰当的合作机制。

第四,可能建立货币政策协调机制。在疫情大流行情况下,由于人员和经济的相对封闭,全球资金流动受到一定限制,各国积极扩张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国际传导性没有那么强。但是,随着经济活动和全球资金流动的逐步恢复,各国财政货币政策的外溢效应将日益明显,不排除外溢效应引发危机的可能。因此,建立全球货币政策协调机制十分必要,会有助于防范危机或危机的全球传染。

第五,全球经济可能呈现双循环新形态。疫情导致对外联系减弱,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受到一定的影响和限制,因此,各国内部供给和需求深度融合成为一种必然,传统依赖全球价值链的外部供给和需求的经济模式加上了内部供求融合的新模式。即使疫情结束,这种双循环模式也会在价格和收入变化的推动下出现更加深入的演化与发展。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融道中国”,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

延伸阅读

最新文章

马斯克V.S薛其坤:立足当下 对人类未来展开无限想象 马斯克V.S薛其坤:立足当下 对人类未来展开无限想象

精彩推荐

图文观赏

众安在线扭亏为盈:2020年净利5.5亿 数字生活生态驱动增长 众安在线扭亏为盈:2020年净利5.5亿 数字生活生态驱动增长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