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科技遭遇“撸口子”大军
本报记者/郑瑜/张荣旺/北京报道
金融科技公司输出的反欺诈产品也被“撸口子”大军盯上了。
某撸口子中介在朋友圈揽客写着,“带着数据报告来找我领‘工资’”,同时还配图上了一张写有“腾讯金融科技战略合作伙伴”的海报。
撸口子,意指利用一切资源借钱不还的群体,他们把贷款称为工资。但是面对贷款平台的风控,撸口子群体也心存忌惮。比如提交资料后被平台风控拒绝,会留下记录,再去别的平台撸口子时就很有可能被查出这笔失败记录,导致“领工资”失败。
基于撸口子群体遭遇失败的情况,撸口子中介角色应运而生。他们接到借款人撸口子的需求后,分析借款人资质挑选平台,减少尝试失败的情况,保护借款人信用。
如何了解借款人资质、提高撸口子的成功率,进而获得佣金收入是这些中介的“工作”。首先,中介会要求借款人付费在大数据信用公司查询获取个人大数据征信报告,然后再判断后者的信用是否达标。
借款人查询征信报告的这些大数据信用公司,其数据从何而来?
数据被二次贩卖
根据撸口子中介多次发布的“精准查询大数据”广告海报显示,手机应用软件与腾讯金融科技FiT合作,并标有下载二维码。《中国经营报》记者通过扫码进入APP后联系上了客服。
“获取大数据征信报告后,找中介撸银行、高炮都可以用。”号称大数据信用公司的APP客服告诉记者。该客服所说的高炮,指的是期限为7天或14天的高利息网络贷款产品。
该APP共提供两种大数据检测服务,一是银行消金(消费金融)大数据检测,二是高炮借条大数据检测。记者在APP支付80元银行消金大数据检测查询费后,获得了一份银行消金大数据检测报告。
报告中写着“腾讯反欺诈分”,以及罗列有是否命中“疑似资金紧张人群、疑似线上支付白户、疑似线上养号”等多个风险检测结果。
获取报告后,记者向APP客服提出了对数据来源以及准确性的质疑。客服表示,数据来自腾讯天御借贷反欺诈产品,并表示“(我们公司)充了15万元。”
需要注意的是,央行先后下发关于征信行业的监管条例和办法,明确要求设立个人征信机构,需要经过央行批准,并且信用信息系统要符合国家安全保护等级或二级以上标准。目前央行设立经营个人征信业务的机构许可信息公示表中,仅有百行征信有限公司一家公司。
根据上述APP下载页域名,公司注册主体为2019年成立的一家商务咨询有限公司,天眼查显示为自然人独资,注册资本为50万元人民币,实缴0元。
有网络安全专家告诉记者,数据形式目前可以分为白、黑、灰三种。基于原始信息提供加工过的数据,使用互联网公司“分”产品、“是否”形式的数据为灰色形式。
某个人信息保护领域的律师告诉记者,虽然目前各大公司的隐私政策等文件中会披露第三方加工、使用数据的情况并征求消费者同意,但这种披露往往是非常笼统的,不会涉及具体细节。
此外,记者在潜入APP客服组建的群聊后,还发现中介在推荐借款人付费获取该公司报告后,可以获得返佣。在有中介对返佣金额提出质疑时,商务咨询公司客服表示“无论客户付款多少,商务咨询公司只能获得18元。其中大数据成本4元。”
该律师还表示,此类报告数据来源是否为第三方数据乃至数据本身的真实性都尚待验证。此外中介与商务咨询公司显然存在利益勾连,存在增加借款人借款成本的情况。从报告本身来看,号称包含的例如向银行等金融机构申请次数等信息维度,显然这些维度的数据不是仅靠从公开渠道抓取就能收集到的,因此数据来源的合规性问题突出,或存在侵犯公民个人信息问题。
记者以具有反欺诈需求客户身份从腾讯云安全产品商务处了解到,天御-借贷反欺诈产品官网套餐包模式下按次计算,0.3元/次,使用借贷反欺诈服务最低购买50万次,时长1年,总计费用15万元。当记者出示在上述APP获得的银行消金大数据报告检测截图询问是否是天御借贷反欺诈产品时,对方表示,看截图是。
那么该数据报告究竟是否是腾讯天御借贷反欺诈产品被转卖给消费者?日常如何监测与防范采购方将反欺诈产品分销?
11月18日,记者根据报告截图与录屏(某应用提供的信息)找到腾讯核实。
腾讯方面表示,需要记者提供基础信息比如APP名称,对案例与腾讯的关联度加以核实。在接入相关服务之前,会有严格的资质审核,必须是持牌金融机构才可以使用。在服务过程中,公司会有合同去强约束,不允许转卖。如果监控到不法牟利,技术手段可以实现立即封停。
有接近腾讯人士对记者表示,截图与录屏里有很多东西其实跟公司产品又像又不像。
11月19日,在腾讯云官网上,天御借贷反欺诈产品页面的“立即选购”一栏变为“内测申请”。借贷反欺诈产品购买指南显示,“借贷反欺诈目前处于内测申请阶段,您通过内测申请后可使用此服务,或者联系您的专属商务来接入借贷反欺诈服务。”
数据链条拉长存隐患
“腾讯云提供接口,公司可以自己开发。”在暗访申请使用借贷反欺诈服务过程中,商务向记者提供了一份问卷截图,涵盖“公司使用天御具体场景、是否有金融机构颁发的牌照从事金融业务、是转售天御风控服务还是融合天御风控服务做风控输出,如果输出请简要描述输出场景”等多个问题,并要求出示用户使用风控服务的授权协议。
不过记者在上述商务咨询公司APP查询报告中,无法打开用户使用协议。即便无法打开,也需要勾选阅读并同意才能正常获取大数据征信报告。
在商务提供的数据字典中,记者看到风险码包括疑似资金紧张人群、疑似线上支付白户、疑似线上养号等维度。还有银行、保险、证券、持牌消费金融等机构6个月内身份证申请次数等不同维度数据。
业内人士表示,反欺诈产品输出没什么问题,但是技术提供方如果明知采购方购买后用来转卖甚至协助撸口子群体,就会触犯法律。“中介与商务咨询公司借用数据联手收割借款人群体,撸口子群体借款的动机不纯,这种复杂背景下,技术提供方或存在风险。”
律师认为,在数据来源多元的情况下,信息授权链条被拉长,权责较难理清,合规性更为堪忧。
前述网络安全专家则认为,将信息输出给具有盈利压力的民营企业后,被传播与贩卖的风险基本无法避免。
“这与贷款超市对入驻供应商监测问题相似。”该人士表示,对于集中采购的订单,公司需要尽到审慎义务。前期做到审核,在服务时对于采购方查询时出现大量共债问题突出人群重点监测。避免发生问题时,责任倒查,穿透责任到技术方。
对于撸口子的风险,中介似乎也存在一丝担忧。在商务咨询公司群里,记者看到多位中介正在分享经验劝说同行,不要对自称状态不好的借款人进行短信、电话轰炸。“这种客户顶不住轰炸,再做出点过激的事情,出事了给我们安上诱导贷款的名头就完了。”
根据商务咨询公司客服朋友圈透露,截至11月1日商务咨询公司已出售报告1万单。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融道中国”,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融道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