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观点速递 | 5G时代:技术竞争还是技术合作?
原标题:中国发展高层论坛
2020年11月11日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0年会正式开幕。
“十四五”规划提出,要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快建设科技强国。新冠疫情催生新的数字经济模式,人工智能、网络技术的应用正经历快速发展。
新技术是否具有包容性、普惠性,技术间是否存在割裂?新的国际政治经济格局下,应如何增强技术互信、推动技术合作与分享?
论坛大会上,来自汽车、通讯、能源、电子电气等行业的跨国企业代表围绕全球技术合作面临的挑战展开研讨。
史蒂夫·莫伦科夫
Steven Mollenkopf
高通公司首席执行官
今年,数字鸿沟所导致的网络连接差异性正不断突显,而5G将会成为解决该问题的关键。无论是农村还是城市,5G将惠及各个区域的家庭、企业、机构。它可以以经济高效的方式,为学校、医院和市政厅等机构提供光纤般的无线连接速度,解决农村教育“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5G的未来发展也同样振奋人心。最近的研究表明,到2025年,中国的网络连接预计将占全球的30%。此项研究估计,2020年5G商用将直接为中国创造54万个工作岗位,2030年该数字将增长到800万以上。
罗卓克
Chuck Robbins
思科董事长、首席执行官
网络技术的本质是创新,但是创新还不够。充分挖掘互联世界的好处,还需要合作和相互信任。如果没有合作关系,是无法将两种技术联结在一起的。在我们共同的未来中,繁荣的关键将取决于创新和合作这两个要素。
中国是一个独特的市场。中国过去70年间历史性的发展,为我们提供了打造持久广泛的伙伴关系的机会。仅在过去十年,我们就从中国本地公司采购了超过250亿美元的产品。
从企业的角度来说,我们相信随着中国向其发展目标迈进,中国市场将继续创造出重大的、令人心动的机遇。
凯飒
Joe Kaeser
西门子股份公司总裁
首席执行官
新冠肺炎疫情是一次全球性的灾难。为了应对疫情,全球各地正在致力于创新。在整个经济结构调整的过程中,数字化是非常重要的手段,能够帮助实现疫情后的良性发展。中国为数字经济的先驱,在研发领域处于引领地位。
随着第四次工业革命在全球不断推进,合作与协同将成为必由之路。
对此我有两点建议。
第一,我们需要加大数字化的研发投入,以行业转型为目标,而不是局限于个别有限的系统或者技术。
第二,建议中国加强与跨国企业的合作,特别是要加强与外商投资企业的合作,它们贡献了中国50%的外贸额和20%的税收。在即将到来的全球供应链的重组中,以及在打造全球数字产业平台的创新生态体系过程中,它们也是非常重要的双赢合作和协同创新的伙伴。
夏杰思
Jean-Sébastien Jacques
力拓集团首席执行官
新冠肺炎疫情改变了各行各业。我们经历了巨大的经济动荡,疫情的影响在全球“价值链”的情境中被放大,并且让“全球化”遭受了新的质疑。疫情中,虽然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受到了影响,但也有一些风险和机遇共存的现象。
疫情实际上并没有阻挡我们创新的脚步,反而让各方更加积极地投身于创新。创新和技术正在帮助我们在这场危机中稳住阵脚,并以我们不曾想象的方式连接彼此。病毒促使了一个崭新的数字经济的诞生,并且加速推动了现有的科技趋势。
举例来说,疫情加快了5G技术的发展,因为每个人都渴望与他人和世界连接。中国正在极快地布局5G技术,领先于世界上其他国家。疫情期间大数据和数据分析的应用表现出爆发式地增长,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也在疫情期间为商业助力。这些技术趋势都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
康林松
Ola Källenius
戴姆勒股份公司董事会主席、
梅赛德斯-奔驰股份公司董事会主席
中国在技术创新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特别是在电气化和智能网联等领域。“十四五”期间,中国在5G、人工智能、充电设施等新基建领域的投入,将为产业转型和技术变革持续注入新的动力。
同时,我们认为中国需要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道路,尤其是要坚定实施已经公布的汽车行业开放路线图,不仅至关重要,也符合中国的利益。公平的市场准入、公平竞争也是中国国内经济可持续发展必不可少的先决条件。
此外,保持创新体系的开放,对所有国家来说,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在这方面,我们完全支持中国政府作出的承诺,在智能网联汽车标准法规制定和协调等相关议题方面继续深化国际合作。
汉斯-保罗·博克纳
Hans-Paul Bürkner
波士顿咨询全球主席
要启动双循环,需要中国企业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关注提高产品和服务的附加值,同时强调创新。
目前,中国已经在数字化和人工智能方面实现领先。更重要的是,要使用数字化和人工智能技术来促进各种行业、产业和部门的发展,使得各个价值链实现更高效、更可持续的发展,并获得更强大的韧性。
整理 - 思彤、王钰、陈佳
编辑 - 郄艺、夏天、丝露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融道中国”,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融道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