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银行业又一次被“引爆”了
来源:轻金融
作者:李静瑕
数字人民币时代已然“呼之欲出”,这不仅是银行业的一次历史性机遇,也对银行的金融科技能力带来了挑战。
“在前20名的银行名单里,10年前我见过的银行现在只有7家”,《消失的银行》一书中作者指出,“创造性破坏”一直在改变着银行业的格局。
反观当下,无数人翘首以盼的数字人民币正在密集试点,毫无疑问,这将是对未来银行业格局带来巨变的重大创新形态之一。
不同于以往的货币形态与支付场景,数字人民币所带来的新技术、新业务、新场景,不仅仅是银行业数字化转型的一次历史性机遇,也将给现有银行的运营模式带来巨大挑战和不确定性。
数字人民币时代,银行不是“独行者”。领先的第三方科技公司所积累的科技能力、场景等优势,正好是银行业所急需的,也将成为银行逐浪数字人民币大时代不可或缺的力量。
1
数字人民币:带来新一轮支付洗牌
2021年2月7日0时起,北京数字人民币试点开启,共面向个人消费者发放5万个数字人民币红包,中签红包可在线上线下指定商户无差别使用,又一次引爆了银行业、产业和消费者对于数字人民币的热情。
事实上,自从2020年底以来,数字人民币的试点不断加速:
2020年12月28日,《每日经济新闻》报道称,某国有大行在上海面向部分特定客户提供数字人民币钱包开户;
12月28日,“苏州发布”公布“双12苏州购物节”数字人民币消费红包试点活动数据:其中,线下商户消费红包金额占比55.30%,线上(京东商城)消费占比44.70%,线上线下占比较为接近;
12月29日上午,北京市丰台丽泽,北京首个央行数字货币应用场景在一家咖啡店内启动。
回顾数字人民币的发展历程,从2014年开始筹备,到2019年加速推进,2020年数字人民币先后在多个城市密集测试。不知不觉中,数字人民币时代已然“呼之欲出”。轻金融发现,2020年以来数字人民币的测试呈现如下趋势。
一是试点城市越来越多。2020年4月起,数字人民币开始在深圳、苏州、北京等地试点,其他首批试点包括雄安、成都、冬奥场景。此后,第二批试点还将继续新增上海、长沙、海南、青岛、大连、西安六地。
二是参与试点的银行越来越多。在前期四大行的基础上,北京试点和苏州试点参与银行增加了交通银行及邮储银行。中信证券预计,在未来参与测试的银行也有机会扩充到大型股份行、城商行。
三是合作机构与场景越来越丰富。相比前期在线下商户消费,北京试点和苏州试点的数字人民币红包可在京东商城进行线上消费,还对接了包括美团、哔哩哔哩、滴滴出行等合作方,下一阶段的测试场景也将更加丰富。
四是功能越来越丰富,带来了良好的用户体验。苏州数字货币测试就首次开展了离线钱包测试。安信证券认为,数字货币可通过手机内置安全芯片等方案将验证对象由线上转移至手机钱包本身,真正实现“钱在钱包里”。
目前,线下线上各类消费场景均开展试点,也对数字人民币的落地提出要求。从京东科技发布的数字人民币12.12电商平台消费战报来看,24小时中京东商城场景有近20000笔订单通过数字人民币支付,全国首单电商平台数字人民币消费,支付过程耗时仅0.5s,大大满足了用户体验。
以上这些趋势,意味着数字人民币距离全面铺开渐行渐近。对此,央行前行长周小川指出,在数字人民币的双层运营体系中,第一层是中央银行,第二层的商业机构包括了商业银行、手机运营商、支付平台等,“要鼓励他们之间开展合理竞争,共同提供服务并进行创新”。
多家券商评价,这意味着银行与互联网双方将会站在同一起跑线上,银行系数字钱包将有机会完成“支付大一统”,最终形成覆盖零售全场景的“超级钱包”。
可以想象,支付行业格局有望出现新一轮洗牌。作为数字人民币参与机构中的主体,银行业是否有机会借助数字人民币打一场“翻身仗”?这一切不会一蹴而就,相反,银行业正面临重重考验。
2
银行业的考验:提升金融科技能力
当告别传统的支付与电子支付,对于商业银行而言,数字人民币也改变了以往的经营模式,将从新技术、新业务、新场景等方面给银行业带来的全新的改变。
首先,在新技术层面,数字人民币不需要储存和调运、具有可追踪性,将有助于减轻银行的成本,提高运营效率。“商业银行尤其是国有大行因其运营关系,在以分布式账本技术为基础的新型支付体系中将占有先机”。华西证券认为。
其次,在数字货币中心化管理模式下,银行迎来更多业务机会。央行副行长范一飞就指出,作为指定运营机构的商业银行与其他机构一起,在人民银行监管下承担数字人民币的流通服务并负责零售环节管理,包括支付产品设计创新、场景拓展、市场推广、系统开发、业务处理和运维等服务。
随着支付环节被重构,将给银行带来新的流量入口,在所有业务机会中,零售业务被认为机会更大。在银行关于数字人民币的应用场景中,被重点关注的就是C端小额高频零售场景。
而在新场景层面,截至2020年8月底,数字人民币全国落地试点场景超过6700个,覆盖生活缴费、餐饮服务、交通出行、购物消费、政务服务等领域。据媒体报道,数字人民币已开始测试“信用卡还款”这一流量入口级别场景。
不容忽视的是,数字人民币对银行业还是一次数字化转型的全方位考验,不仅给银行现有的运营模式带来挑战,也将给传统银行的金融科技能力、数字化产品服务、用户体验、场景丰富性等方面都形成一定的考验。
更大的挑战是,商业银行的地位可能会大受影响。新时代证券就指出,“如果数字货币大规模投入使用,银行的储蓄和放贷都将大幅削减,失去货币创造的职能,其在市场上的地位也将会被撼动。”
在数字货币钱包功能上,央行强调不对商业银行央行数字货币钱包研发的技术路线进行干预,对于商业银行而言,需要提升自己的金融科技能力。
3
技术+服务+场景的突围之道
当各类小额零售高频交易场景在数字人民币时代被重塑,参与机构尤为关心的,是各个场景中的“系统稳定性、功能可用性、流程便捷性、场景适用性和风险可控性”。
面对数字人民币带来的机遇与冲击,商业银行该何去何从?
2020年以来数字人民币的多次试点测试,给了我们诸多启示。从2020年12月苏州数字人民币红包试点看,运营机构与消费场景,已经实现了在短时间内高效对接。
例如,“双12苏州购物节”数字人民币消费红包活动的亮点之一,即是应用场景更广泛,共布设了可使用红包的线下商户万余家,还首次接入线上使用场景京东商城;同时,支付方式也更加多样,除了传统线下二维码支付方式外,还首次推出线下“碰一碰”支付功能和电商线上支付功能,部分市民还体验了离线钱包功能。
这样的良好体验,得益于各类综合技术服务商的参与。从苏州试点来看,合作方包括了京东商城、京东科技、银联商务、美团、哔哩哔哩、滴滴出行等,这些平台连接了高频的消费端场景,也是相关行业的龙头公司。
在北京试点中,京东科技也助力银行高效对接了线上消费场景。比如,邮储银行用户在使用数字人民币过程中,可向京东APP、京喜APP等推送子钱包,并且可享受邮储银行的活动优惠。
银行未来会选哪些合作机构?
苏宁金融研究院指出,“未来数字人民币与互联网巨头的合作将会越来越多,数字人民币一定会实验更多样化的场景,会积极和互联网企业合作,以融入到消费者的日常生活中去。”
随着数字人民币应用场景的不断下沉,深入到更多高频场景中,对用户体验、用户隐私、技术、风控等要求更高。互联网巨头拥有完善的风控体系、海量用户以及高频的消费场景,可以帮银行更好连接用户与场景商家。
以接入数字人民币电商平台消费试点场景的科技公司的京东科技为例,公司之所能在短时间内成为首个与工、农、中、建、交、邮储六大行均开展合作的公司,体现了技术+服务+场景服务层面能力的重要性。
在技术层面,需要互联网公司能在短时间内提供安全、稳定的支付技术支持;在服务层面,则要求与现有支付方式一致的数字人民币支付体验;在场景层面,丰富的消费场景及用户服务能力将为数字人民币钱包生态建设提供助力。
与此同时,在支付领域,京东科技也形成了一套包含风险控制、安全策略、支付技术等在内的支付服务体系。这些完善的体系和能力,也将是商业银行在数字人民币时代重点考量的。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数字人民币未来将在支付、零售等领域带来巨大的改变,成为银行业的一次历史性机遇。而银行业要想打好这一次“翻身仗”,需要与“京东科技们”携手共进。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融道中国”,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融道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