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王京仔
近期战火正酣的社区团购再起波澜。
继《人民日报》点评互联网巨头“别只惦记着几捆白菜、几斤水果的流量”后,12月12日,华海顺达、漯河市卫龙商贸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卫龙商贸”)等多家供应商被曝禁止给“严重低价”社区团购平台供货;12月15日,南京市市场监管局发布社区团购合规经营告知书,要求社区团购平台不得低价倾销。
对于网传阿里巴巴、拼多多、美团等互联网巨头将退出社区团购业务的消息,阿里旗下盒马、拼多多、美团均回应称“谣言”。
近段时间,腾讯再次投资兴盛优选,阿里成立盒马集市,美团成立优选事业部,拼多多自建多多买菜,滴滴旗下橙心优选日订单量破千万,刘强东亲自带队打造京东社区团购业务……互联网巨头们的加码使得社区团购战愈演愈烈。
上述动态掀起对社区团购新风口期待的同时,也引发对于“大佬”是否该和小摊贩“抢生意”的争论,有望达到千亿级别的社区团购行业将走向何方?
社区团购市场将达千亿
“6斤红薯,3斤西红柿,1斤香菇……”12月8日下午,湖南的赵欣(化名)在兴盛优选上又下了一单,按照惯例第二天上午就能收到菜品。她尝试社区团购是在疫情防控期间,而现在比当时“买得更勤”。
“红薯2.58元一斤半,西红柿2.38元一斤,香菇3.99元一斤。”赵欣细细算了一笔账,在菜市场或超市,同等菜品的价格分别是4元、3.5元和5元左右,因为“便宜、方便”,她基本隔一两天就会参与团购蔬菜、水果、牛奶等生活用品。
赵欣所在的团购群有400多人,团长是社区里一家干货店的老板,老板家的门店就是自提点,只要前一天晚上11点之前,通过团长或推手在微信群里发布的优惠商品链接下单,第二天早上就可以去自提点提货。
这种“线上预售+门店自提+次日达”是目前社区团购最典型的模式,平台通过团长在社交群放出商品链接预售,客户通过小程序下单后,次日便能拿到送达到自提点的货品。
事实上,作为生鲜电商的一种模式,社区团购并不新鲜,各平台抢滩实际上是对生鲜电商市场的再一轮争夺。
从2005年中国首家生鲜电商易果生鲜成立,生鲜电商行业已经历十多年发展。2008年至2009年间,易果生鲜拓展北京市场,天天果园等垂直生鲜电商平台成立,生鲜电商赛道开始扎堆;2012年至2015年间,阿里、京东等巨头入局,淘宝、京东等综合电商相继推出农业或生鲜频道,顺丰上线顺丰优选,随着每日优鲜、许鲜、爱鲜蜂等生鲜O2O平台的成立,“线上下单+前置仓配送+当日达”模式兴起。
到了2016年至2018年间,伴随对“新零售”模式的探索,行业迎来洗牌。盒马生鲜、美团小象生鲜、京东7Fresh等相继成立,使得线上线下一体、店仓结合模式得到发展;同时,美味七七、鲜品会、菜管家、许鲜等一大批生鲜电商平台被淘汰。正是在这一时期,社区团购模式开始诞生、发展。
“减少了仓储和配送成本,满足用户性价比需求。”一位从2017年接触生鲜电商行业的人士告诉法治周末记者,相较其他模式,社区团购的低成本优势更利于下沉市场普及和复制。
今年9月,艾媒咨询发布《2020上半年中国社区团购行业专题研究报告》指出,我国生鲜零售线上化率低,生鲜电商市场潜力巨大,2019年中国生鲜电商市场规模达1620.0亿元,预计2020年生鲜电商行业市场规模达到2638.4亿元。
“与传统电商相比,社区团购的运营模式更为轻,借助微信等社交流量入口,具有用户社区化易传播、商家集中化管理以及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特点。”报告预计,2020年社区团购市场发展增长率超过百分之百,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720亿元;到2022年中国社区团购市场规模有望达到千亿级别。
互联网巨头纷纷布局
尽管社区团购有着明显优势,但发展也非一帆风顺,2019年,行业一度进入寒冬。
社区团购自2016年从湖南诞生后,一度受到资本青睐,据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不完全统计,截至2018年12月,仅半年时间内,就有超过21家社区团购平台共融资近40亿元,你我您、考拉精选、呆萝卜、虫妈邻里团、每日一淘等纷纷获得千万元到亿元融资。
2019年,一直“烧钱”的社区团购情势急转直下,一些明星项目纷纷陷入危机。同年6月,头部企业邻邻壹被曝从南京、淮安、宁波等多个城市撤离;8月,最早成立的平台之一你我您被十荟团并购,“最大黑马”松鼠拼拼被曝裁员达三分之二;11月,完成6.3亿元融资的呆萝卜爆发资金断裂危机。
“疫情防控期间,出于刚需和封闭、无接触要求,线上买菜、社区生鲜团购爆发性增长,这一模式的推广和用户接受度提高。”上述从业人员表示,受疫情影响,社区团购市场反弹,加之未有平台形成行业绝对优势,实力雄厚的互联网企业自然不会错过机会。
今年以来,互联网巨头们动作频频,通过投资、孵化等形式布局社区团购。
5月,滴滴成立橙心优选;6月,小程序开始在成都运营;经过川渝地区3个月的试水后,9月,进入全国扩张阶段,覆盖重庆、陕西、山东、云南、贵州、广西等省市;10月底,橙心优选再次拓展,进入河南、福建、浙江、江西等十多个省市。
7月,美团成立优选事业部,由美团高级副总裁陈亮带队。9月,美团优选宣布推出“千城计划”,计划在3个月内进入20个省份,年内快速实现1000个主要城市覆盖。
8月,拼多多旗下多多买菜小程序进入试运营,砸10亿元补贴争抢团长;腾讯于同月再次投资社区团购独角兽兴盛优选。9月,阿里宣布成立盒马优选事业部;11月30日,阿里参与投资十荟团C3轮融资;12月1日,盒马优选更名为盒马集市,开始运营社区团购业务。在11月30日的集团高管早会上,京东创始人刘强东提出将亲自带队,“带领京东打好社区团购一仗”。
事实上,社区团购已陷入混战,不仅是互联网巨头,物美、永辉等传统商超,甚至保利、碧桂园等房地产“大佬”也想分下一块蛋糕。据法治周末记者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社区电商相关企业至少有211家。
下沉市场争夺战
由于社区团购是社交熟人的发展模式,企业抢滩带来的是对“团长们”的竞争。
12月8日,招聘平台拉勾网发布的《2020年互联网人才招聘白皮书》显示,生鲜电商行业招聘需求最高的岗位为运营、采购,“团长”相关职位发布量是2019年的4倍。
法治周末记者查阅美团优选、橙心优选、多多买菜、盒马集市等多个社区团购程序,基本都在招募小区店主或业主成为“团长”,一旦通过申请成为团长,每笔订单能获得10%至20%不等的佣金或提成,不少平台直接打出“轻松赚钱”“月入过万”招募口号。
“每天10点都会有1元秒杀活动,只要会玩手机,不少老人家都会抢购。现在干的人多了,以前我们团长每月可以挣八九千元,现在一般挣五六千元。”据赵欣了解,她所在的县级市目前团长就有两三百个,他们也有竞争,“如果不想自提,有些团长还会免费送上门。”
赵欣所在的低线城市,正是社区团购的主战场。根据招商证券10月发布的零售行业社区团购深度报告显示,社区团购消费人群主要是三四线城市已婚女性;而社区团购平台由二线城市向下辐射递增,其中三线城市占比接近25%,四线及以下城市占比超过45%。
下沉市场的扩张,也带来对于“大佬”和小摊贩抢生意的争论。
“社区团购再干一两年的话,500平方米以上的超市基本上没戏了。”12月6日,在2020中国企业领袖年会上,名创优品创始人叶国富谈到对社区团购的“预判”。
随后,相关话题登上抖音热榜,12月8日,网友“JY龙凯美”发视频回应称,社区团购“彻底诠释了什么叫做贪婪”,互联网巨头是通过巨额补贴达到垄断市场目的,这个过程中会“干死”菜农、便利店、夫妻店。12月9日上午7时,视频就获得超过78万人点赞,近7万人评论,该视频在持续发酵播放量近1300万后被下架。
12月12日,华海顺达、卫龙商贸等多家供应商被媒体曝光向经销商发布“关于禁止给社区团购平台供货公司供货通知”,因收到多方投诉,多多买菜、美团优选等多个社区团购平台通过补贴拉顾客,引发市场价格战。
“我们作为厂家也难做。”华海顺达董事长钱清华对此向《每日经济新闻》回应,在他看来,有些社区团购平台利用大数据分析社区居民刚需产品,然后针对这些产品经营补贴销售,销售价格远低于市场正常价格,打击甚至毁灭正常的商业秩序,下一步就是垄断社区渠道。
一面是大众的质疑,一面是巨头们的雄心壮志。
10月,拼多多成立5周年庆祝活动上,拼多多董事长黄峥谈道,“买菜是个好业务,是个苦业务,是个长期业务,也是我们拼多多人的试金石”;滴滴CEO程维在11月初的内部全员会上表示,“滴滴对橙心优选的投入不设上限,要全力拿下市场第一名”;11月底的美团第三季度财报的电话会议上,美团CEO王兴表示,社区团购市场是非常大、非常多元的,足够让多个参与者共存,美团优选的高效模型“能够帮助我们渗透到尤其是四五六线比较低级别的城市以及市场”。
在关于社区团购争论发酵后,网传阿里巴巴、拼多多、美团等互联网巨头将退出社区团购业务。12月12日,阿里巴巴旗下盒马对此回应为“谣言”;拼多多称“这消息没头没尾的”;美团亦表示系“谣言”。
经历过打车、外卖、共享单车的混战,这场社区团购战是走向一家独大、势均力敌,还是互助共赢,还需交给时间。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融道中国”,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融道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