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福布斯》双周刊网站12月1日报道】题:这是中国制造的终结吗?(记者 恩里克·丹斯)
7月初,苹果公司的一项重要声明相对而言没有引起注意:它将把iPhone11——其手机生产线上最先进的机型——的组装从中国转移到印度金奈。
几周后,三星公司和其他几家苹果供应商(富士康、和硕、纬创资通),印度制造商米克罗马克斯信息技术公司和拉瓦公司,以及其他18家公司申请印度政府大规模电子产品生产奖励计划,这表明这些公司的很大一部分制造业将转移到印度次大陆。
一方面,这将使它们得以避免印度对进口电子产品征收的20%的税,从数量上讲,印度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市场之一,其贸易政策越来越具保护性。也许更重要的是,它反映了与中国成本增加有关的更深层次的宏观经济问题,以及生产的机械化,这意味着对劳动力的依赖减少。
同样,苹果公司的一些组装工作转移.到越南也有助于这个中国邻国的经济。
我们在见证经济周期的变化吗?中国着手创造一种“中国制造”将被“中国设计”所取代的局面:中国将不再是世界工厂,不再是世界外包制造业的廉价场所,而是先进技术来源。与此同时,中国企业提高了自动化程度,导致一些企业减少了多达80%的员工,转而使用机器人。生产线工人专业化程度越高—的专家一通常是机器维护、机器学习方面-工资就越高,错误和事故更少而产出更高的机械化工厂也意味着工资成本不再那么重要。
在消费类电子产品行业,留在中国土地上仍有优势,主要是靠近供应商。但是,这些公司越来越全球化,可以考虑在世界几乎任何地方提供服务和解决问题,这可能导致逐步转移生产的压力。在劳动力成本不再是一个问题、机械化程度提高以及生产趋向转移的情况下,未来企业也许会设法让价值更接近于设计或消费其产品的地区。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融道中国”,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融道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