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投诉蚂蚁集团:通过借条借出近5万元,收回资金不到3%
蚂蚁集团上市风波引发了广泛关注。近日,四川成都的詹先生对蚂蚁集团旗下的支付宝借条业务进行投诉,四年前,他通过支付宝借条借出了近5万元钱,目前收回资金不到3%。
用户投诉:
“2015年7月,蚂蚁旗下支付宝借条上线,该业务经过自媒体、社交平台、网络等多种方式进行推广介绍,我就是看了这些介绍了解的。”詹先生出示了官网宣传文章截图,并称“支付宝宣称借条逾期不能使用支付宝,会被限制消费,逾期时间达到一定期限,支付宝会收回债权将资金赔偿给出借人。宣传中没有风险提示,间接诱导安全收益”。
2015年11月27日,他就通过支付宝借条借出第一笔资金3000元人民币给平台推荐的支付宝好友(不认识的陌生人),并在5个月内时间数十次使用借条将资金借出。从2015年11月27日到2016年4月1日,借出合计金额47625元,逾期金额达95%以上,收回资金不到3%。
2016年4月2日,支付宝关闭借条功能,到现在已超过4年半时间,詹先生的资金依然未收回。他认为“支付宝在推荐借款人向出借人借款时未尽到审核借款人资质的义务,未提示出借风险,也未尽到审核借款人的真实性。并且无法确认支付宝对出借人自动划走的资金是否转入借款人支付宝账户,此行为还涉嫌归集用户资金,设有资金池”。为此,他多次联系支付宝方面,要求“赔偿损失,兑现承诺,履行义务”,得到的回复是“与平台无关,只能提供借款协议,其他事项概不负责”。
支付宝回应:
对于詹先生的投诉,支付宝(中国)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四川分公司随即进行了调查核实。回复如下→
“借条”的业务主体是重庆市阿里巴巴小额贷款公司(该公司名称于2017年9月27日由重庆市阿里巴巴小额贷款公司变更为重庆市蚂蚁商诚小额贷款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商诚小贷”)。
我公司将投诉人反馈问题转交商诚小贷处理,经商诚小贷核实,“借条”业务于2015年7月上线支付宝app,主要功能是将好友之间线下签署的借条线上化,用于用户保留相关证据并提示还款。借条并不存在夸大宣传,诱导安全收益的情况,在使用借条时,页面也有提示“蚂蚁小贷和支付宝不提供借款撮合、担保、诉讼、催收等服务,不得用本工具从事非法集资,非法发放贷款等任何违法活动”。
借条开通为出借人和借款人的自主操作,用户在借条借款时需签署《借款协议》,协议中约定“2.1.6 出借人理解并同意,支付宝和蚂蚁小贷不承担本协议项下出借人的任何资金损失风险。2.1.7 出借人理解并同意本协议的签约方式,并就协议约定内容与借款人进行了友好协商且全部认可。”
关于借条操作模式,通过借条,用户可实现借入或出借资金。商诚小贷仅提供借条功能的软件维护服务,支付宝仅提供借条功能涉及的资金转移服务。用户质疑支付宝设有资金池,属于p2p模式等的依据不足。
10月27日,支付宝客服联系詹先生沟通,双方未达成一致。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融道中国”,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融道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