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家在最深海沟发现人为污染物,或对生态系统造成危害
中科院官网9月15日消息,近期,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彭晓彤团队与天津大学孙若愚、刘羿团队,以及法国科学院图卢兹地球环境研究所、南开大学、南京大学合作,利用深海所自主研发的深渊着陆器采集的马里亚纳海沟和雅浦海沟生物样品,通过汞同位素揭示深渊甲基汞的来源与迁移途径。研究发现,相比于淡水及海岸带区域里类似的片脚类动物,深渊钩虾明显富集总汞和单甲基汞。深渊生物的甲基汞主要来自上层海洋,深海中可能无甲基汞的产生。表层海洋经过光降解的单甲基汞与中层海洋未经光降解的单甲基汞混合,通过下沉的颗粒物进入深渊食物链系统。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
近年来,深海所彭晓彤团队在深渊环境污染研究领域相继取得进展,首次报道马里亚纳深渊水体和沉积物中的微塑料分布,发现微塑料已对全球最深的海洋造成污染;首次报道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在马里亚纳深渊沉积物中的分布规律和累积效应。两项研究成果发表在Geochemical Perspectives Letters上。
基于上述研究,研究人员发现深渊环境对人为污染(微塑料、甲基汞、POPs)具有放大效应,证实人为污染物已抵达地球上最深的海洋,并可能对脆弱的深渊生态系统造成潜在危害。在人类居住的地球上,可能不存在完全不受人类活动影响的“净土”。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融道中国”,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融道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