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经济日报记者采访外卖餐厅 浪费情况严重吗?
来源:经济日报
先是自助餐厅,再是学校食堂。今天,记者又将目光投向了我们身边另一个容易产生餐饮浪费的领域——外卖。
随着网络消费的快速发展,“叫个外卖”已成为不少人解决吃饭问题的常用方式。不过,外卖餐饮浪费现象也日益突出。
外卖餐饮浪费情况怎么样?商家推出的小份菜、半份菜管用吗?除了外卖餐厅和消费者,制止外卖浪费,外卖平台能起到什么作用?记者进行了探访。
“您有新的外卖订单、您有新的外卖订单……”
上午10点45分左右,离中午“饭点”还有一段时间,位于北京市西城区文昌胡同的真地道京味府闹市口店内,摆在收银台旁边的外卖订单机已经不停地发出提示音。
尽管还没到堂食开放时间,厨房的师傅们也早已忙碌起来。洗菜、配菜、炒菜、装盒打包,美味的外卖午餐就这样有条不紊的准备着。
记者注意到,打包好的外卖单价基本上都在30元至40元。
“工作日期间,售价低、份量小的经典小份外卖套餐销售最火爆。”店长侯永雪一边拿出手机打开真地道京味府的外卖页面,一边给记者介绍,为倡导厉行节约新风尚,在工作日,店里的外卖后台会把“经典小份”选项排在前列,让消费者一目了然,迅速找到适合自己的小份菜品。
外卖页面调整的作用,多大还不知道。不过,不少消费者表示,制止外卖浪费,还有不少局限性。
经常点外卖的白领宋莱告诉记者,他们公司没有食堂,他和同事们几乎每天都要点外卖,公司周边的餐馆基本上被他们点遍了。
“外卖吃不完倒掉的现象常有发生。”宋莱坦言,尽管很多外卖餐馆都推出了小份菜,但相对堂食,菜品还是不够丰富,难免会遇到不合口味的菜,吃不掉就扔掉了。
“有些胃口小的女同事,米饭甚至基本上吃不了几口就倒掉了。”宋莱说。
怎样才能尽可能减少“舌尖上的浪费”?
有不少商户通过不断优化菜品的份量推出小份“硬菜”,比如炖牛肉、烤鸭等以前大份的“硬菜”也开始有了小份版本。
以真地道京味府闹市口店的四分之一份招牌烤鸭套餐为例,月销量达530多单,备受消费者青睐。
此外,有的商户通过优化外卖平台上的菜单,为消费者提供更清晰的信息和更多样的选择,辅助消费者作出最准确的决定,避免食物浪费的发生。
美团外卖大数据显示,8月以来,小份菜的销量较7月环比增长约30%。
业内专家表示,推广外卖小份菜、半份菜等精细化套餐,对节约粮食、制止浪费起到积极作用的同时,还有不小提升空间。
比如,外卖菜品份量“众口难调”就是个老问题。
针对外卖平台上不少网友提出米饭份量太大、杂酱面一份太多等问题,侯永雪表示,下一步将会参照堂食主食减量减价的经验,进一步细化外卖主食份量,比如把米饭都做成小份,增加份量选项,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选择。
杜绝外卖浪费,外卖平台也大有可为。
“外卖平台将从信息化、场景化、互动化三方面进行升级,把制止餐饮浪费的理念内化到商家经营中。”美团到店餐饮商户平台负责人韩硕表示,一方面,利用大数据丰富和完善线上套餐的菜品信息,增加咸淡、甜辣等口味信息,包括菜品克重信息,在线上标准化地传递给消费者;另一方面,将用餐场景更进一步补全,让套餐分级更精细,降低消费者点餐的试错成本。
↑美团外卖点餐界面
此外,外卖平台还将注重收集、分析消费者的反馈和评价,帮助商家调整、预估菜品需求,在进货备货的时候减少浪费。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融道中国”,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融道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