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首家消费金融公司IPO要来了!马上消费金融上市申请获重庆银保监局批准
来源:上海证券报
魏倩
国内消费金融公司IPO即将破冰。“马上消费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马上消费金融”)拟在A股上市,发行规模不超过13.33亿股”的申请,日前获得重庆银保监局原则上同意。根据要求,本次发行所募集资金扣除发行费用后,应全部用于补充核心一级资本。
由于疫情影响,消费金融公司上半年业务受到较大冲击,不少公司已通过发行金融债、资产证券化产品(ABS)等方式积极筹资,未雨绸缪。业内人士表示,通过公开上市获得资金来源,补充资本的成本比较低,有助于降低相关信贷产品定价,让消费金融公司更好地发挥普惠金融参与者的角色,使其产品更加普惠,真正满足长尾客户的需求。
这是国内首家启动A股上市的消费金融公司,意味着,消费金融类机构募资有望增添新渠道。不过,从IPO流程上来看,马上消费金融离上市,还有很多步要走。一旦成功登陆资本市场,马上消费金融或成A股消费金融第一股。
消费金融公司上市有望“破冰”
马上消费金融成立于2015年6月,三次增资扩股后注册资本为40亿元,注册地和总部都在重庆,属于27家消费金融公司中的头部梯队。
天眼查信息显示,马上消费金融股东中有三家上市公司:第一大股东重庆百货,持股比例为31.06%;重庆银行,持股比例为15.53%;小商品城,持股比例为0.75%。
马上消费金融的主要业务包括消费信贷分期产品等。该公司2017年年至2019年的营收、净利均持续增长。2019年,马上消费金融实现营业收入89.99亿元,净利润为8.53亿元。截至2019年末,马上消费金融总资产为548.15亿元,负债为483.75亿元。
在上市申请获重庆银保监局原则上同意这一消息落地前夕,马上消费金融的高管团队刚刚发生过变动。创始人兼总经理赵国庆,刚刚被调整为董事长,他同时还兼任重庆百货总经理;常务副总经理郭剑霓升为总经理,并已得到重庆银保监局批准。郭剑霓此前来自唯一的外资消费金融公司捷信消费金融。
在8月25日的重庆市企业家座谈会上,赵国庆首次提出,马上金融将实施金融科技“774”战略,即建设“7大研究院”:声学识别研究院、机器视觉研究院、认知研究院、人工智能前沿研究院、保险科技研究院、区块链应用研究院、金融科技标准研究院;“7大应用平台中心”:中国智能联络中心、全国AI交易中心、西部认知创新中心、人工智能创新试验中心、中国保单处理中心、金融存证共享中心、金融科技标准中心;打造“4个第一家”:设立中国第一家数字银行,组建长江中上游最大金融云计算中心,设立中西部第一家金融科技子公司,打造全国第一家开放式社会化金融科技培训教育实践基地“马上大学”。
全年经营不乐观 行业忙“输血”
消费金融公司根据小额、分散原则发放各类消费贷款,本属于朝阳行业。然而,受年初突如其来的疫情影响,整个消费金融行业集体踩刹车。至少从上半年消费金融公司披露的经营数据来看,整个行业的净利润普遍出现下滑。此外,行业还面临获客难以及存量客户风险上升等挑战,业内人士预计,全年经营形势不容乐观。
消费金融公司虽然也提供信贷业务,但与银行可吸收存款等不同,其资金来源渠道比较狭窄,业务初期主要靠自有资金和股东出资,后续补充资本的主要渠道是股东增资,或者发行ABS产品、金融债等。
据悉,不少消费金融公司今年加快了资本补充脚步,一来化解资金压力;二来增强风险抵御能力,未雨绸缪。
记者梳理发现,上半年,已有华融消费金融、湖北消费金融、中信消费金融三家公司分别获批增资4亿元、4亿元、4.4亿元。
发行金融债,也是今年消费金融公司融资的主要方式。比如,头部平台招联消费金融,今年以来连发三期合计70亿元的金融债。该公司今年业绩出现成立以来的首次下滑,净利润增速同比下降18.56%。
捷信消费金融、马上消费金融等则通过发行ABS产品来补充资本。
但上述资本补充方式,相较而言,成本普遍不低。比如,今年,马上消费金融发行超17亿元ABS产品,优先档票面利率3.5%,虽然这一利率为年内消费金融公司ABS产品发行利率新低,但相比银行的资金成本仍然偏高。
由此也不难理解,“公开上市融资”对于消费金融公司的重要意义。
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向记者表示,通过公开上市补充资本,一方面能增强稳健发展的能力,支持业务的发展;另一方面,可以增强提供普惠金融的可持续能力。因为,资金成本高和服务长尾客户的业务特征,与银行消费信贷产品相比,消费金融公司产品定价略高,如果能够降低资金成本,推动消费金融公司在定价上更优惠,对推动经济发展也有重要作用。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融道中国”,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融道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