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9日消息,今日有媒体报道称小米将造车,消息一出,小米股份应声大涨。与此同时,市场也再次传出小米联手比亚迪造车的消息,但屡次遭到否认。
据《晚点LatePost》报道,从多个信息源获悉,小米已确定造车,并视其为战略级决策,不过具体形式和路径还未确定,或许仍有变数。对此,小米集团回应称:“等等看看,暂时没有。”更多信息暂不予回应。
消息一出,小米集团当日股价拉升涨逾12%,收盘时股价涨幅6.42%,报价30.65港元每股。从股价启动到收盘时市值涨幅约500亿港元。
与此同时,一张背景为带有“比亚迪&小米联合实验室”牌匾的剪彩照片在网络流传,引起网友猜测,比亚迪是否要联手小米造车?不过分析照片出处,可以得知该照片摄于2020年12月11日,比亚迪电子惠州园区开幕式上。
届时,小米集团副总裁、手机部总裁曾学忠、比亚迪电子CEO王念强出席活动。据悉,比亚迪&小米联合实验室总体研究方向玻璃、塑料、陶瓷等材料的新型工艺。从资料来看,比亚迪与小米此次合作应该是在手机层面。
事实上,市场在去年就传出“小米+比亚迪”这样的组合配置,不过均遭到否认。曾有多个网络媒体和数码博主传出,“小米即将发布和比亚迪联合出品的年轻人的第一辆汽车——青悦S1,售价为84999元”的消息。当时,小米集团总办副主任徐洁云通过微博表示,“掌握一个原则就行:但凡说小米要造车的,都是假新闻。”
但从比亚迪自身而言,与互联网企业的合作已有先例。去年12月,滴滴联合比亚迪共同打造了一款“网约车专属定制车”D1,对网约车的使用需求,进行了诸多定制性优化适配。网约车D1在长沙比亚迪基地投产,同时首批新车也进行了交付。
从恒大、华为、苹果、再到百度、小米,各行巨头似乎都盯上了“新能源汽车”这块香饽饽。不过整车制造投入力度大,而回报周期长,技术护城河也较高,选择与拥有一定制造实力的传统车企合作或许是一个优先项。
看懂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程宇认为,无论是谁去造车,归根结底这都是制造业。比拼的是制造业的技术,工程研发能力。“不去扎扎实实地积累技术工程研发上的经验和能力,仅凭一时热情或者投机炒作,想着以赚快钱的方式去做制造业,这是一定会失败的。”
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发布的数据显示,1月国内狭义乘用车销量实现“开门红”,达到216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9.4万辆和17.9万辆,环比分别下降17.8%和27.8%,同比分别增长285.8%和238.5%。新能源汽车已经连续7个月刷新单月销量记录。(李诗韵)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融道中国”,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融道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