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中房报京津冀

小J/发自北京
辞旧迎新,各行各业都交出自己的年度答卷,行业盘点数据相继热辣出炉。北京二手房方面,统计数据显示去年12月住宅网签高达20944套,是2020年二手房成交量最高的一个月。在年底成交翘尾的情况下,2020年北京二手住宅全年网签共计168849套,创4年来的新高。
年末翘尾
王娟的房子在中介挂单400多天后,终于在2020年12月以414万元的价格成交。王娟一家考虑到孩子未来学区问题,计划将朝阳区华威附近的房子置换为东城区的学区房。当初因为学区房抢手,王娟先借了部分亲朋好友的钱买了东城区的房,准备出手朝阳的房子后把借款还掉,结果东城的房子都已经入住,一等再等,朝阳区的房挂了一年多都没能顺利出手。
因为涉及换房的资金压力,虽然房子周边均价有所下调,但王娟一直坚持不让价。“我们东城区的房800多万元,这边少卖一分,那边的压力就大一分,所以,硬扛着没让价。”而帮她卖房的中介说,她们能凑到钱还算好的,有些急需卖房换房的,甚至有亏钱出售的情况。在链家网上,我们确实查到同区域有这种亏钱出手的成交案例。

王娟告诉我们,“目前华威附近二手房成交周期普遍都比较长,基本都在100天以上,我们虽然挂了一年多才成交,但成交价格目前来看还是不错的”。据网上查到的数据,同区域近两月从50997元/平方米到60696元/平方米的价格都有成交,一般在5.3万元/平方米左右,而王娟这套62平方米的二手房最终成交均价是66000元/平方米,创了同区域近两月来的新高。同时,我们在链家网上看到,该区域有一套成交周期980天的房源,在12月12日也以59600元/平方米的价格成交。
从网上多个热门区域成交数据判断,与往年二手房年底成交冷清,过完春节后上涨的所谓“小阳春”行情不同,2020的二手房成交在年底提前翘尾。
学区跳涨
2021年1月1日,有一则海淀学区房一夜跳涨40万元的新闻刷屏,多家媒体追踪报道。小J也联系了海淀区几个学区附近门店的中介,但对方以公司不允许个人私自接受采访为由拒绝。而后从链家网二手房成交数据里查到,新闻中提到的海淀区几个学区成交数据显示,成交周期长的有1000天以上的,但最短的成交周期只有2天,大部分成交单价在130000元/平方米以上,可以看出近期二手房价格确实有所上涨,部分成交单价显示在160000元/平方米以上。鉴于二手房网签时间跟实际成交时间有所推迟,12月成交的部分数据还会有所延迟。
无论是海淀学区房跳涨的区域行情,还是王娟家从朝阳区搬到东城区的个案,这部分成交都是由对学区的改善需求引发的。早在2020年4月,由于老牌学区代表西城区出台“731多校划片政策“,就曾引发区域内学区房的一波普涨行情,6月时北京二手房市场已经相当活跃,网签量高达1.73万套,远高于前五个月的单月成交。
大众对于优质教育资源的追求是刚性需求,其对市场的影响势必会带动学区二手房市场的热度。虽然对学区房的治理和调控一直都在,但似乎并没有达到预期,相对普通住宅,学区房无论是房价还是房租方面表现都更为坚挺。
2020年疫情影响广泛,国内外不同的应对方式,导致了不同的结果,国外疫情不可控的现状在暴露国外一些问题的同时,也导致一部分海外置业需求转向国内。值得注意的是,在学区房问题上我们需要深刻理解楼市交易“流量”和“存量”的关系,一套房的成交价格仅仅是一个流量,不能代表存量住房市场的价值。学区房有很大特殊性,房源供应量非常有限,特别是有学位、面积小、总价低、但是单价高的房源一房难求,其供给非常随机、价格波动较大,特别是需要学位的家庭对于价格的敏感性较低,为了学区可能愿意出更高的价格,所以个别学区房的成交及价格并不具有代表意义。
拐点已至?
2017年调控以来,北京楼市一直相对低迷,除个别学区外,二手房市场基本是稳中有降,无论是价格还是成交量上都显得不温不火。2020年,市场虽然受到疫情冲击,但6月以来,成交却逐步稳定。

年底的这波翘尾行情,也让很多观望的准购房人心里有些着急,房价是否已形成拐点,就此一路上升?未来北京房价走势如何?就这些问题,我们也采访了中央财经大学副教授、中房智库研究院执行院长柴铎博士。
柴博士表示,2020年年末房价翘尾主要源于三方面原因:第一是货币,虽然有严格限制,但为了应对疫情而增加的货币供应量迟早要在资产端释放表现,只是程度、持续时间和早晚的问题;第二,2020年疫情影响下全球资产价格都遭受到打击,而2021年中国经济增长前景看好,预计重回7%增长区间。反观国外,西方国家深陷疫情泥潭,经济遭受冲击,对于中国完整的制造业产业链依赖程度上升,外贸等数据反而表现良好,使得楼市形成“抄底”预期;第三则是前期长期积累的需求释放所导致的成交量上升。
在对房价走势预测上,柴博士表示,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北京市房价可能已经到达阶段性底部,成交量的回升使得2021年北京房价运行预计保持稳中回暖的态势。但是,北京市房地产市场正处于调控政策转型期、市场发展阶段转换期,从长远来看,北京市房价上涨缺乏长期支撑力。具体来说,房价上行面临的压力主要来自于5方面:
首先,不同于以往调控政策“调一调—松一松”的反复带来的房价“阶梯式上涨”,限购限贷政策的常态化打压居民长期房价预期;
其次,通州副中心和雄安新区建设导致大规模的人口纾解,也拉大了北京城市群城市“三生”空间尺度,稀释了北京城区房地产的“需求浓度”;特别是“中央政务区”建设,城六区签下向外纾解人口的“军令状”,进一步降低了城区需求;
第三,虽然北京各方面资源丰富,但是经过多年发展,北京市生活成本已在高位,房价已在高位运行;对企业吸引政策空间、吸引力已经十分有限,几个新城、产业园想吸引企业入驻都编不出什么像样的政策;加上户口、机动车摇号限制,气候和生存环境也并不突出。北京居住的幸福感和“性价比”无疑正在下降。随着南方城市崛起、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近年来北京市外来人口、特别是有住房购买力的年轻人口出现明显萎缩,已经度过城市人口快速增长阶段。而第一代“北京人”许多已经解决住房需求,京二代多数有机会继承1-2套房产的,未来住房需求萎缩是长期趋势;
第四,经过长期限购,北京市近年来供应的房源总供给消化有限,而近期北京市住房购买已经满5年群体开始着手“换房”,存量市场供应量看涨,房价上行动力不足;
第五,北京市是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城市,又是中央国家机关所在地,疫情防控压力大。疫情防控常态化、外来人口防疫排查等措施增加了外来人口来京障碍,也给买房签约、装修入住、搬家等造成限制,无疑对市场交易产生一些不利影响。
综上所述,虽然2020年底的这波翘尾行情让北京楼市显得跃跃欲试,但要说拐点已至还为时过早,在“房住不炒”的大趋势下,2021年北京楼市的房价或许会稳中有升,但应该不会再有大起大落的强势反弹。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融道中国”,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融道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