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前三季度GDP增速实现转正 专家预计四季度经济复苏或将更明显
本报记者 谭志娟 北京报道
前三季度GDP增速实现由负转正。10月19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长0.7%。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下降6.8%,二季度同比增长3.2%,三季度同比增长4.9%。
对此,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程实对《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三季度中国经济增速为4.9%,带动前三季度总体增速由负转正。这表明在海外疫情持续涨潮的大背景之下,中国经济的修复仍在稳步推进,内生韧性进一步凸显。”
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也认为,前三季度GDP增速实现由负转正,累计同比增长0.7%。总体上看,国内疫情防控趋势向好,经济复苏成效显著,展现出我国经济较强的韧性和恢复能力。
记者注意到,在经济增速转正的背后,是投资、消费引擎的“双转正”。
首先,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由负转正,高技术产业和社会领域投资持续回升。官方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0.8%,增速年内首次由负转正,上半年为下降3.1%。分领域看,基础设施投资增长0.2%,增速年内首次由负转正,上半年为下降2.7%;制造业投资下降6.5%,降幅比上半年收窄5.2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5.6%,增速比上半年提高3.7个百分点。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117073万平方米,下降1.8%,降幅比上半年收窄6.6个百分点;商品房销售额115647亿元,增长3.7%,上半年为下降5.4%。
其次,官方数据还显示,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9.1%,增速比上半年提高2.8个百分点;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9.3%和8.7%。高技术制造业中,医药制造业、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投资分别增长21.2%、9.3%;高技术服务业中,电子商务服务业、信息服务业、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20.4%、16.9%、16.8%。社会领域投资增长9.2%,增速比上半年提高3.9个百分点;其中卫生、教育投资分别增长20.3%、12.7%,增速分别比上半年提高5.1个、1.9个百分点。
再次,消费上,市场销售明显改善,网上零售持续较快增长: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7.2%,降幅比上半年收窄4.2个百分点;其中三季度增长0.9%,季度增速年内首次转正。9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5295亿元,同比增长3.3%,增速比8月份加快2.8个百分点,连续两个月增长。
数据还显示,前三季度全国网上零售额80065亿元,同比增长9.7%,增速比上半年加快2.4个百分点。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66477亿元,增长15.3%,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4.3%。
此外,工业生产加快,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也出现较快增长。官方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上半年为下降1.3%。其中,三季度同比增长5.8%,比二季度加快1.4个百分点。9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9%,增速比8月份加快1.3个百分点,连续6个月增长;环比增长1.18%。数据还显示,前三季度,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5.9%、4.7%。
国家统计局官网撰文称,总的来看,前三季度经济运行持续稳定恢复,统筹防疫和发展成效显著。但也要看到,国际环境仍然复杂严峻,不稳定性不确定性较多;国内疫情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压力不小,经济仍处在恢复进程中,持续复苏向好基础仍需巩固。下阶段,按照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牢把握扩大内需战略基点,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大力深化改革开放,助力企业纾困解难,着力畅通经济循环,筑牢民生保障基础,努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展望四季度的经济走势,程实认为,在三季度稳步复苏的基础上,四季度中国经济有望从三个层面获得边际新动能,进而基本回归疫情前的运转常态,并在增速上略高于长期中枢水平。由此他预计,至四季度末,国民经济循环料将完成从“修复”到“康复”的阶段转变。
京东数科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也认为,随着国内外需求同步改善,中国经济疫后复苏已由供给端拉动的结构性复苏向供需联动的全面回暖方向迈进。接下来出口-制造业投资链条以及居民消费(特别是服务消费)有望逐步替代地产、基建投资,成为经济进一步复苏的主要驱动力。并预计四季度中国经济复苏将会更加明显,GDP增速或达6.5%,全年增速或在2.3%左右。
宏观政策方面,沈建光表示,平衡稳增长、防风险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及时有效地化解结构性矛盾、探寻新的增长点,畅通国内大循环。
温彬则认为,下阶段,应继续保持宏观调控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巩固持续复苏向好的基础,进一步加大对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政策支持力度,努力完成全年发展目标任务。
“首先,财政政策要继续实施好减税降费等政策降低企业负担,随着地方政府专项债发行完毕,要进一步加快资金落地使用。其次,货币政策要继续发挥结构性政策作用,降准、降息概率降低,但要通过多种政策组合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加大对制造业、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促进实际贷款利率进一步下降。”温彬说。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融道中国”,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融道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