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大城市抗疫的上海答卷: 始终保持全球最安全城市之一
作者: 胥会云
在超大城市抗击疫情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中,上海交出了不一般的“答卷”。
9月29日举行的上海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上海市委书记李强指出,上海这座城市始终是安全的,城市的活力和繁华已然重现。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至今,作为特大型城市和重要口岸城市,上海交出了仅342人本地感染、境外输入病例没有一例流入社区的优异答卷。”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孙晓冬在上海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事迹报告会上称。
截至9月28日24时,上海市累计报告本地确诊病例342例,累计报告境外输入性确诊病例655例,尚在医学观察中的无症状感染者0例。
1月20日晚,国家卫健委确认了上海市首例输入性新冠肺炎确诊病例。1月24日,上海正式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机制。
对于上海这样一个有着2400多万人的超大型城市,一旦传染病病例出现,会产生怎样的后果? 1月31日,《柳叶刀》发表的另外一篇文章,其中假设上海有来自湖北的输入性病例98例,在R0值为2.68的情况下,到2月18日,预测上海的患病人数为8万例。
基本再生数(R0),是指在没有外力介入的情况下,一个患者能传染给几个人。R0值越大,说明病例的增长速度越快,且呈现指数级增长。
但实际的疫情走势数据显示,上海较早遏制住了境内疫情蔓延势头,拉平了指数级增长的曲线:用半个月左右时间将本地每日新增病例控制在个位数以内,用一个半月时间实现本地每日新增病例清零。
在境外疫情蔓延以后,上海口岸成为了全国抗疫的最前线。3月5日,上海报告了首例输入病例。疫情发生以来,上海口岸累计入境165万多人次,隔离超过了36万人,得益于严格的全流程闭环管理,境外疫情输入始终得到有效阻断。
“很多人问我,一个拥有2400多万人口的城市怎么可能只有三百多例本地病例?我们确实做到了。”上海市新冠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说。
在先后派出9批1649名医务人员驰援武汉的同时,上海全市近26万名医务工作者、3000名疾控人员在上海主阵地抗击疫情。
李强指出,在过去的9个多月时间里,从驰援武汉主战场到坚守上海主阵地,我们迅速打响抗疫阻击战。从入城口、落脚点、流动中到就业岗、学校门、监测哨,我们全面织密织牢疫情防控网。从守城门到守国门,我们精心做实全覆盖、全流程、全闭环管理。从疫情防控第一线到科研和物资生产保障线,我们形成了多条战线紧密配合、并肩作战的局面。
从应急性、超常规应对到加紧补短板、扬优势,上海也在加快构筑保障城市安全的牢固防线。为进一步增强上海的公共卫生应急管理能力,4月7日,上海市召开公共卫生建设大会发布《关于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的若干意见》,提出到2025年,上海的重大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能力达到国际一流水准,成为全球公共卫生最安全城市之一。
而且,从抓好疫情防控不放松到按下复工复产快进键,上海不失时机加快经济社会秩序全面恢复。较早实现全面复工复产复市,经济企稳回升,持续向好。
数据显示,1~8月,上海实到外资金额138.81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5.9%。第三产业实到外资130.57亿美元,增长12.9%,占比达94.1%。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1~8月,上海累计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21931.90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0.5%。其中8月,上海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3125.07亿元,比去年同月增长5.9%。1~8月,上海固定资产投资比去年同期增长9.9%。三大投资领域中,城市基础设施投资比去年同期增长5.0%;工业投资增长15.5%;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9.7%。
李强指出,要始终保持抗疫斗争那样一种昂扬斗志、拼搏精神,更加负责尽责、更加专注专业、更加协同协作、更加善作善成,更好应变局、育新机、开新局。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融道中国”,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融道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