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批次羽绒服上黑榜!近八成涉及“绒”的问题
中国消费者报
近日,市场监管总局公布的国家监督抽查结果显示,25批次羽绒服装产品不合格,部分不合格产品保暖性差。
据悉,此次共抽查了12个省(市)113家企业生产的116批次羽绒服装产品,其中2批次涉嫌无厂名厂址。检验的114批次产品中,有25批次产品不合格,不合格发现率为21.9%。重点对甲醛含量、pH值、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耐水色牢度、耐酸汗渍色牢度、耐碱汗渍色牢度、耐干摩擦色牢度、纤维含量、含绒量、绒子含量、鸭毛含量、鸭绒含量、耗氧量等13个项目进行了检验。不合格项目涉及耐干摩擦色牢度、纤维含量、含绒量、绒子含量、鸭毛含量、鸭绒含量、耗氧量。
19批次产品不合格项目涉及含绒量、绒子含量占比高达76%
含绒量和绒子含量是羽绒服保暖性能的重要指标。该指标不合格,会造成羽绒服保暖效果不佳。本次抽查中有19批次产品含绒量、绒子含量项目不合格。
其中,不合格产品包括:
纤维含量是消费者最关注的产品信息,错标乱标纤维含量,容易误导消费者。本次抽查中有10批次产品纤维含量项目不合格。
其中,不合格产品包括:
另外,本次抽检中
2批次产品鸭毛含量、鸭绒含量项目不合格,包括:
各有1批次产品耗氧量、耐干摩擦色牢度项目不合格包括:
消费提示:如何选购羽绒服
1.看含绒量和充绒量。消费者在购买产品时,应留意标签上注明的含绒量和充绒量。含绒量一般以70%以上为最佳。目前市场上有个别羽绒服在标注含绒量时故意将其标注为“含毛量”或“鸭毛含量”,这与“含绒量”是不同概念,小心被误导。
2.防钻绒。羽绒服的内胆或衬料应具有防钻绒的性能。选购时,要注意羽绒服的面料及里料表面是否有较明显的毛丝钻出。
3.透气性。透气性差的羽绒服,消费者在穿着过程中水汽不易散发,易引起潮湿而感到不舒适和不保暖。选购时,消费者可用双手捏紧蓬松的羽绒服后背,迫使羽绒服内的空气向外挤出。如不易挤出,说明透气性较差。
4.看价格。羽绒根据来源一般可分为鹅绒和鸭绒,相对来说,鹅绒稍好于鸭绒,价格也更贵些。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融道中国”,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融道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