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桌讨论:资管新规过渡期下的财富管理行业变革与转型战略


来源:新浪财经   时间:2021-02-01 17:45:59


2月1日消息,亚太财富论坛于1月16日在上海举行,本次论坛主题为“双循环 新发展 大格局”。奥纬咨询董事合伙人钱行、国金证券财富金融部总经理胡海敏、理享家CEO朱超、北京疆亘资本管理有限公司董事合伙人胡仲江、磐晟资产董事杨福业等出席圆桌讨论“资管新规过渡期下的财富管理行业变革与转型战略”。

以下为发言实录:

【钱行】大家好!我是本环节的主持人!非常感谢主办机构的邀请,同时也非常欢迎各位行业专家的到来。刚刚提到2020年是一个非常不平凡的一年,新冠疫情肆虐全球,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看到无论是在资产端还是资金端,疫情都给财富管理行业带来了双重的压力和挑战。央行顺应时势在2020年7月提出资管新规过渡期延长的规定,一直到2021年底。我们看到行业上非常欢迎这样一个延长,它给我们财富管理行业争取了更多的时间去解决问题。一方面是化解存量资产,存量产品其实需要进行转型,并且存在集中转型的风险。另外给了我们财富管理机构更长的时间,去为转型做好相应的准备。这样看来,资管新规过渡期的延长是给了行业一颗定心丸。看到我们的主管机构、监管机构比较在意我们行业的发展水平,也看到主管机构在监管的时候存在这方面的意识,并且想促成更好的市场发展。毋庸置疑的是,这一点对于我们未来的行业发展来说是重大的利好。今天,我们将围绕该话题,探讨资产新规对于财富管理行业,以及财富管理的变革与战略布局的影响。

实际上,2020年还发生了其他许多事情。在财富管理领域,有一家线上财富管理机构陆金所登录纽约上市,成为纳斯达克上面来自中国的,在世界范围内最大的一家线上财富管理机构。同时,我们也看到了蚂蚁集团在上市过程中被叫停,监管进一步加强对科技金融在金融行业的拓展,各种各样的措施也纷至沓来。在资管新规和金融科技的转型下,我们看到这个行业的复杂度也在慢慢的提升。在过去的5-10年间,中国靠金融科技弯道超车,让中国金融行业在世界上的地位快速提升,使得我们金融行业的领先方式跟西方非常不一样。就这一点来看,金融科技逐渐成为我们推进金融转型,包括资管行业、财富管理行业很重要的抓手。比如国金证券做了很大的布局,早些年有佣金保,实现券商+互联网的运营模式,过去几天也推出了多支主题策略的指数,覆盖多个科技版块,真正把金融科技作为业务助理进行进一步的拓展。

而金融科技除了对于To C的助力外,也涉及到很多To B的业务。在To B的模式里面,理享家表现非常亮眼。有请理享家的CEO朱超先生给大家做一个分享,来讲一讲理享家的运作模式,运营模式,整套的运营思路是什么样的,怎么样用科技助力我们的财富管理。

【朱超】谢谢主持人,2020年对于任何线上的平台都是一个好年份,大家突然发现线下,尤其是财富管理行业非常线下的行业,在2020年能有增长的的原因,因为很多的环节可以被线上化。我们看到这个机会不是去年看到,也不是今年开始,理享家八年前就在香港成立,我们看到的机会就是发现和发展财富管理行业,尤其是销售团队在很多环节上,特别在国内领域里面非常线下化的,信息化程度不够高,尤其是营销阶段,与客户接触阶段,客户的服务阶段,其实有很多的环节可以被线上化,理享家做了S2B2C的模型,核心的就是去赋能提效财富管理行业从业者从而最终服务到客户。

相当于我们变成它的信息化的中后台,而且我们看到一个很大的机会就是不仅仅是它的运营环境,它的系统可以被线上化,其实它的供应链从某种角度上来讲也可以被线上化。对于财富管理行业来讲,供应链就是资产端。在八年前我们开始做这个事情先切入的是海外资产,解决的它供应链的集采问题之后,我们发现过去几年赋能大量中小型的财富管理机构,达到相对而言比较有竞争力的资产能力,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自己形容自己是希望成为财富管理行业的基础设施服务提供商,从某种角度上来讲变成线上中后台为这个行业搭建我们理想中的高速公路,取得连接他们更加快速的实现信息、资产、业务的推动。

【钱行】资管新规之下的合规风险管理越来越重要,包括净值化转型等等。高净值人群对于财富管理机构的合规和风险管理也会期待更多。接下来有请胡总跟我们做这方面的分享,谈一谈在资管新规之下,过去一年里我们的业务实践是什么样的?

【胡仲江】感谢主办方,感谢主持人,我们疆亘资本是一家专注于做并购基金起家的私募股权基金资产管理公司,随着市场和政策监管的变化逐步转向财富管理。这个转变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我们国家资管新规推动下的一个发展趋势,从我们的发展历史上就能感受到中国资产管理行业的合规风控有一个演变的逻辑。一开始咱们所有的风控合规逻辑就是大而不倒,华尔街也有一本知名的书和一部知名的电影叫《大而不倒》。到2017年的时候,这个逻辑发生了变化,那个时候我们国家的监管机构紧急出台了资管新规,实际上,资管新规把整个资产管理行业,财富管理行业的风控逻辑划分地很清楚。我认为是有两个方向,一是大而全,像咱们的银行、券商、银行、保险做大而全的事。二是小而精,私募股权、私募证券基金业是财富管理行业必不可少的,一种大而全,一种小而精。

大而全,首先非标转标、净值化,这一部分可以为绝大多数中国的投资者和老百姓带来一个财富的增长方式。小而精就是指,有一些机构在某个领域在一些年份、周期当中获得比较好的回报。对于风控来说,资产和信用评级是虚的,其底层逻辑的基础元素应该是人,包括做资产管理、财富管理的机构也是人,能不能做,有没有资格做,有没有能力做,包括传统的底层资产,这家企业实际控制人怎么样,团队怎么样,技术怎么样,产品研发怎么样,背后最重要的都是人。

鲁博士谈到今年的调控产品也呈现一个逐步简单化,逐步透明化的过程,实际上我认为过去的金融创新背后的逻辑就是加杠杆,通过给间接融资的金融机构加杠杆。从去年开始,我们已经很少听到金融创新这个词,我们听到更多的是科技创新和技术创新,可能最近在提金融科技,但是我认为金融科技和之前金融创新的逻辑不一样,以前的逻辑就是给间接融资机构和融资平台加杠杆。2017年底,我们开始“去杠杆”,在“去通道”大背景下不再提及,反而是追溯权益类的投资,大家可以看到整个公募基金的增长非常快,非常高,包括我们私募证券基金今年增长地也非

常好,在二级市场有一个较大的回报。如果把这个基础的元素“人”进行很好的评定和审核后,我觉得就不会有大的系统性的风险。

任何行业都有一个波动周期,怎么平缓地度过波动周期,国家给出一个很明确的指示,就是推进长效资金,长效基金入市。六年期、八年期、十年期可以稳定三五年经济的波动。无独有偶,今年我们可以看到私募证券基金的一家头部机构也发了六年封闭期的私募证券基金。私募股权基金也有十年期,十二年期的产品,美国也有发一个永久期的产品,甚至不收管理费。越来越长的投资管理,会平缓中短期各类资产带来的风险的不确定性。在这个过程中,应该把控好两点,一是穿透到底层的元素“人”,二是增加长效资金的投资商。做好这两点,对于风险投资和间接投资来说,可能都会给投资者带来比较好的风控,这是我的见解。

【钱行】谢谢胡总!胡总提到两点,一是穿越到底层资产,看人,看这些因素;二是看周期管理能力,看一个长效的管理机制。刚刚我们讲了很多,包括“金融科技是如何对资产管理和财富管理进行应用;资管新规过渡下,风险管理与合规管理应该怎么做”等内容。除了这些宏观战略的讨论外,我们也希望可以多听一听,在具体从业过程中,我们从业者的策略安排是怎样的。接下来有请一线从业者磐晟资产的杨福业先生给我们分享在此背景下,家族投资策略的调整以及应对措施。

【杨福业】磐晟资产是一家多家族办公室,我们是关注母基金、股权直投、产业整合三个板块。其实资管新规对于我们磐晟资产是没有太多的的直接的影响,在整个市场观察下,市场的分化变得急剧,加速进行分化,头部的机构并不缺钱,甚至在头部的项目并不缺少资金的亲睐,反而以一年两三轮的节奏融资。整体上大家都在谈今年叠加疫情的影响,整体的市场环境可能比2018、2019年还要差。我们看到另外一面,就是头部的机构项目,他们其实得到了更多的支持,资金也更多的流向了他们,所以整个市场机构和项目在同化,业绩一般的机构会活的比较艰难一些。

具体投资策略上,还是关注母基金,股权直投、产业整合。

在母基金投资上,我们寻找资金管理人里面的优秀创业者,在过去持有基金里面业绩最好的基金管理人都有很明显的特点,就是他们一定在某些方面做到极致,像创业者一样形成非常强的认知的迭代。比如我们投资的其中一个基金在行业研究上非常强,一两个月对一个新的领域研究非常深入,他们的尽调和普通机构的尽调不一样,大家把尽调做成常规化的东西,业务尽调、法务尽调一个流程走下来,一个投决。他们通过尽调的方式发现很多其他的机构发现不了的同一个项目不同的点,可以是正面的也可以是负面的。还有一个机构是组织效率非常高,三年下来他们的整个团队的稳定性非常好,激励机制非常好,在整个行业里面的sourcing的效率、投资效率非常快。在当前投项目的份额紧张的情况下,他们抢份额的节奏能力非常强,所以也有一个非常好的回报。第三类的基金管理人,产业整合非常强,原来产业自己做创业,现在回头做投资,其

实也带来一个非常好的回报。这几类基金管理人在今年新一轮的募资里面,募集非常的顺利,甚至有一些机构两个月左右关闭新一轮的募资。

在股权直投上,我们首先是关注长期刚需的行业,比如说新消费、先进制造、医疗大健康。我们在投资选择上首先有一个很重要的前提,就是一定是产业所关注的方向和创始人都能看到还有十年以上的一个上升期。今年我们知道中国其实IPO是创造了一个新的记录,包括科创板、注册制给大家带来一个退出渠道的开拓。当我们真正的做IPO项目制基金,大家定制3+2的周期,追求短平快,我们反而在这样的投资机会里相对警惕和保守的。因为我们认为像这样的标的可能给大家相对明确的,两三年上市,给大家两到三倍的回报。我们认为如果这个产业还没有十年的上升期,这个创始人已经没有这样强的创业心,没有十年上升期,未来有新的不确定性或者未来有一些破发的风险出现的时候,这个标的其实并没有大家所想象得那么好的回报。早期价值发现一定是这个行业,这个创始人一定有足够高的上升的空间和天花板,我们一定是去关注这些长期的刚需的行业。

第三个版块,除了母基金和直投,我们还做产业整合。产业整合我们做了六年,因为我们是做家族办公室,背后都是一些非常优秀的企业家,他们也有自己的产业资源,所以我们也会和他们的一些产业做一些联动性的产业关注,产业投资,甚至是并购性的投资。从阶段上,我们逐步会往两头走,逐步往更早期的一端,譬如在A轮左右加十年——这样一个价值发现。往后期走,就是在IPO甚至并购阶段再加十年,同样在两端都有非常好的一个上升空间的取向,这是我们整体策略。

【钱行】谢谢杨总。刚刚杨总讲的这些策略很好地呼应了胡总讲的以人为本,穿透到底层,看一些实际问题的风险管理思路。聆听了大家的分享之后,实际上我自己也很有感触,因为我自己经常服务财富管理这一端的客户,跟一些资管机构有一些交流,服务外资的私人银行等等。

纵观行业,我们看到在这样的时代变革下,中国的资管行业迎来了资管新规,但科技数字化转型的助力依然存在。而这两个方面对于财富管理机构来说,就是要抓好几件事情。一是你的KYC、KYP的能力,是否了解你卖的产品,你卖向的客户等。这是被监管关注以及未来我们进一步看行业发展时,很有可能会继续跟进的关注点。如何让科技、数据在这方面形成助力,帮助我们更好的实现KYC、KYP呢?这个问题一旦解决,可能将对整个行业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同时呼应到上一个会场中的观点,其实以客户为中心,如何服务好客户,也是最后,不管是风险管理,去做资管新规合规,还是用数字化方式做业务转型是应该重点关注的。

在这样的背景和前提下,请各位嘉宾进一步畅想,在2021年以及之后的大概三到五年的发展期里面,自己的机构以及各位认为财富管理这样一个行业的发展趋势是什么样的,我们的发力点在哪里?有请朱总分享一下您对未来行业的观点和判断是什么样的?

【朱超】我们在财富管理行业,我们就是服务财富管理行业,所以我们这两年看到很多的现象,就是买方顾问和卖方顾问型的机构大量出现。美国相关公司主要的收钱方式是客户管理规模作为核心衡量标准,这个过程中在过去几年看到以佣金驱动作为销售的核心动力,这两个是矛盾的。从我的角度补充一点,很核心的点未来技术的赋能和提效对财富管理行业产生非常大的作用。一个是提效,一个是赋能。

刚刚提到一个KYC、KYP,有没有技术,都会做KYC、KYP。大家有技术以后,提效这件事情,就是以前做这个事,现在以更低成本更高效率做。理享家是把资产端跟财富端对接,很多时候我们发现财富管理机构原来也做的工作,因为有了这种技术的平台型的分享,它会更容易得到信息,更有共享的方式获得这种资产辨析能力,这种情况下就是技术对于提效。赋能其实我们发现在各种各样的环境,包括KYC、KYP过程中,以前不能做的事情,没有这个能力,他找不到这样的专业技能和专业人士支持的时候,技术可以带来的是连接,把他连接到以前连接不到的人。这个角度来讲,谈金融科技,有一些时候谈狭隘了。我记得2019年底、2020年初去美国走一圈,跟国外金融机构交流的时候,大家提到中国的金融科技,时间长一点记得金融科技在中国是P2P,时间短一点的金融科技在中国是放贷。实际上金融科技有很多的细分领域,比如说金融科技有财富金融科技,保险金融科技,券商有专门的券商的各种各样的系统,包括有资产管理的资产管理系统,其实从这个角度来讲,我认为未来在这个行业技术对于这个行业的改造会更加细致化,整个改造的颗粒度会更加小或者更加的细分到每一个环节。

说一个有趣的现象,我们是给财富管理行业是资产管理行业做链接的,这种情况下,我们去年所接收到的要求我们要求做白标系统搭建的系统,以前是很少的。以前要不要系统都无所谓,反正在金融行业是一个核心业务驱动,只要有优质资产,再烂的系统也能用,如果没有优质资产,再好的系统也不用。2020年,我经常分享,到底应该怎么搭建内部系统,哪些应该内部做,哪些外部做,到底怎么模块化的自己业务模型之后,让自己原先非常线下的业务版块出现技术元素,这件事情不仅仅是上面按下来一个KPI,看起来很技术流,而是真的有的需求,如何提效,如何赋能。这个角度来讲,专注在这个点上,2021年的不管是财富管理行业,资产管理行业,技术的改造刚刚开始。

借用我比较喜欢的一位老师一句话,在企业服务的互联网新时代,所有行业都值得再做一遍,我觉得在的财富管理行业也是一样,在互联网技术深度改造金融过程当中,我认为所有环节都值得再做一遍。

【钱行】在数字化和科技的角度进行提效和赋能,是金融科技或者是整个科技对于传统行业的巨大延伸作用。下面有请胡仲江先生分享一下对行业的判断和未来的判断。

【胡仲江】感谢主持人,我认为未来的三到五年是一个权益类资产的春天。上到咱们的VC、PE行业,下到证券市场,包括私募证券基金,公募证券基金等等,这肯定是一个很大的春天。从2019年7月21日科创板的来临,我们国家正式迎来了注册制。紧接着,创业板注册制的开始,标志着国家迎来了全面的注册制。这背后的逻辑是什么呢?我认为背后的逻辑就是把我们具有科技含量的企业,这一类企业绝大多数是民营企业,一步一步推上来。他们都是以科技驱动,其产业也遍布到每一位老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刚刚朱总也讲每个产业都值得再来一遍,它一定会摄入到我们每一个领域,每一个环节和每一个细节中。这一类以科技为驱动力的企业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它们没有传统意义上的重资产,没有好的固定资产,在行业和间接融资机构里面无法取得很好的资金,比如说贷款,信托融资等,它们做不到。只能通过咱们的权益类投资,通过VC基金,A轮、B轮、C轮,pro轮,到最后上市。

过去在主板做,它的要求很多,门槛很高,还需要排队。现在发现很多新型的产业在短时间不能盈利,但它们的市场一直在增长,这个行业确实有存在的必要,这些企业不是好企业吗?一定是好企业。但是之前国内没有这样的市场,大家可以想一下,中国现在最好的科技类企业不在本土上市,这就是很好的例子。我们要赶紧推出科创板,让好企业在国内上市,也为我们投资者带来收益。我相信未来三到五年,我们的科创板包括创业板的注册制一定会迎来大爆发,这里面的市场容量会很大,好的标的企业也会很多。今年就是明显的例子,很多独角兽企业放弃海外上市,转而来咱们的科创板上市。我们今年也做了十几个案例,都是未来准备去香港或者纳斯达克上市,今年回归国内,要到科创板上市。未来三到五年,这种情况将会是屡见不鲜的,我也请各位多关注中国的科创板,虽然说今年的规模只有六万亿,但我认为未来它一定是富有活力和竞争力的市场。

【钱行】非常同意胡总所说。科创板虽然刚刚推出,但在2020年已经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从中信国际到后来的蚂蚁,虽然蚂蚁没有上市,但科创板为其带来了很大的亮点。相信科创板会在未来取得更大的成绩和进步。最后请杨总分享一下您对我们整体行业三到五年以及未来的展望是什么样的?

【杨福业】我们观察到整个行业过去主要是两个关键词,一是短平快,相对可确认的预期,二是风险分散。我们认为从今年开始,更多的资产管理机构或者更多的LP都会更强调长期带来的收益回报。第二件事情,不应该单纯的做风险分散,而是应该关注到最优质的基金管理人,对最优质的资产加码,然后专注。我们自身的投资策略也会股权直投,在优质的标的里面持续加码,加注,然后做大比例的参股,甚至控股。今年只是做了个位数的投资,其中有五家标的在我们投了之后,1-3个月左右完成了新一轮的加轮。不是他们缺少资金,而是新一轮资金要抢着把钱砸到他们手里,因为市场头部的标的和机构其实才真正有生命力,在后面的这些机构或者项目,面对整个市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以及国际国内的不确定和不稳定,会产生很大的风险,这是我们的观察。

【钱行】谢谢杨总。我们今天讲了很多,最后让作为行业观察员的主持为大家稍微总结一下。

我们确实看到,在这个行业大背景下,2020年是一个很特殊的一年,有新冠疫情,同时上半年我们面临了很大的一个不确定性,下半年的时候中国经济基本上一枝独秀,一家独好。这样的情况给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带来百年难遇的一个机会。对于财富管理行业和资产管理行业来说,如何抓住这样一个机遇,然后通过科技的手段向前推进。其实,监管对我们整个行业都非常支持,也非常关照,而我们应该考虑的便是:怎么做好这一个行业,怎么把事情做精,甚至突破或者超越。

刚刚听到国内机构也对标各种各样的海外机构,在海外做的运营模式里面,精细化的管理日益重要,他们的KYC、KYP如何服务,以科技的手段,以人为本的这样一个风控逻辑,如何服务好他们的客户。其实这一点值得我们国内的机构进行探索。怎么样从一个以产品为导向,慢慢转向以客户服务,以客户为中心的状态,可能确实是我们财富管理行业,中国资产管理行业在未来的三到五年甚至更长一段时间内应该着力发挥的领域。通过系统,通过数字化,通过我们服务的提升,来体现这方面的弯道超车。

很感谢今天各位嘉宾的时间,很感谢组织方的安排。第二个圆桌会议就到这里!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融道中国”,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

延伸阅读

最新文章

马斯克V.S薛其坤:立足当下 对人类未来展开无限想象 马斯克V.S薛其坤:立足当下 对人类未来展开无限想象

精彩推荐

图文观赏

众安在线扭亏为盈:2020年净利5.5亿 数字生活生态驱动增长 众安在线扭亏为盈:2020年净利5.5亿 数字生活生态驱动增长

热门推荐